在育兒這場漫長且充滿挑戰的旅途中,每一位家長都懷揣著對孩子的深切期望。5月25日,諧音“我愛我”,這不僅是一個提醒大家關愛自己的特殊日子,對家長而言,更是一個重新審視育兒理念與自我角色的契機。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先做到“人間清醒”,才能更好地擔當“人間爹媽”的角色。
許多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出類拔萃。
然而,科學的概率論與統計學表明,極端完美和極度不完美在人群中呈正態分布,僅占兩頭小比例的位置。也就是說,大多數孩子都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完美。所謂“不完美”,意味著發展不夠均衡、有著各種“小缺點”,可這不正是一個“人”的真實屬性嗎?孩子的不完美,恰恰說明他們是正常的人類小孩,這其實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成人成才,普遍認為“完美”的孩子在社會中更有安全感,更能立足。一旦孩子暴露出不完美的一面,便會引發家長內心的焦慮。但實際上,家長自身大多也是不完美的普通人,不也在社會中好好地生活著嗎?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寬闊,它容得下每一個不同生命狀態的個體。
孩子的不完美雖然會引發家長的焦慮,但換個角度看,這份焦慮也有著積極意義,它讓家長們回歸現實。所有的改變都始于對現實的認知,焦慮是我們進入真實世界的標志,值得恭喜,因為我們邁出了第一步。
《禮記?大學》中提到:“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孩子屬于家庭的一部分,若想孩子走向“完美”,家長不妨先從自我整理、自我成長開始。關愛自己,是自我成長的基礎,更是成為優秀家長的前提。
合理規劃個人時間
婚前:
媽媽都市麗人:咖啡+展覽+朋友圈文藝九宮格。
爸爸電競少年:開黑+球賽+深夜燒烤攤哲學。
婚后:
爸爸媽媽合體進化成"人形育兒Siri"——
"爸爸這道題怎么解?""媽媽我的校服呢?"
24小時待機,隨時響應召喚。
心理學有個扎心發現:過度犧牲式育兒就像共享充電寶——電量全給了娃,自己只剩1%紅條閃啊閃……
在關注孩子的同時,家長也需重視自己的需求。
家長可以制作一份專屬時間計劃表,每天預留出至少30分鐘的“自我時光”。比如在孩子上學或入睡后,利用這段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若喜歡閱讀,可沉浸在一本好書的世界里;熱愛運動,就跟著健身視頻進行簡單的瑜伽或拉伸練習;鐘情于音樂,不妨戴上耳機,享受一場私人音樂會。
此外,每周設定“家長專屬日”,提前與家人溝通好,這一天將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務,去逛街購物、與朋友聚會聊天,或是參加一場感興趣的講座,暫時拋開育兒的壓力,重拾自我。
培養個人興趣愛好
從過往未完成的夢想或一直感興趣卻沒機會嘗試的領域入手,學習一門新技能。
報名線上繪畫課程,在畫筆與顏料的碰撞中釋放創造力;參加書法培訓班,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在橫豎撇捺間沉淀內心;嘗試學習一門新語言,通過手機APP或線下課程,從基礎發音開始,打開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
當家長專注于興趣愛好時,不僅能收獲快樂與成就感,還能為孩子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
重視情緒管理
準備一個“情緒日記本”,當負面情緒涌現時,將內心的感受、引發情緒的事件詳細記錄下來。通過書寫,梳理情緒產生的根源,分析哪些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是無法控制的,從而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同時,每天進行10-15分鐘冥想練習,找一個安靜舒適的角落,閉上雙眼,專注呼吸,放空大腦,排除雜念,讓身心得到深度放松。若情緒問題較為嚴重,也可以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及時調整心態。
李希貴校長說:如果發現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顯的短板,父母要立刻轉移視線,去發現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賦;轉移視線不是放棄,而是幫孩子找到一條更開闊的道路。
“焦慮”就如同指路標,為我們指明入口。深入研究讓你焦慮的點,并采取行動改變,這便是解除焦慮之路。研究到最后,你可能會發現,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往往在于改變自己。
我們會發現一條普遍存在的規律:父母在哪方面強,孩子往往也會在哪方面強。如果你希望孩子愛上閱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自己先沉浸在閱讀的快樂中;若孩子沉迷手機,那或許是因為你自己也早已沉浸在手機帶來的愉悅里。
所以,諸如“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先成為什么樣的人”“優秀的父母,都是成長型父母”“孩子是和父母一起成長的”等話語,并非毫無道理。我們的使命,是盡己所能優化自身,走一條屬于自己的育兒之路,履行好為人父母的職責。
親子之間信任關系的建立,要比所有科學的教養方法更重要。我們倡導家長每天與孩子“傾聽一刻鐘,活動一小時”。
當孩子分享學校里的趣事時,比如某次有趣的實驗、同學之間的逗樂故事,家長應停下手中的事務,專注傾聽,用眼神、微笑給予回應,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當孩子傾訴煩惱,如考試失利的沮喪、與朋友鬧矛盾的委屈時,家長要給予共情,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心里不好受,要是我遇到類似情況,也會難過,咱們一起想想辦法”,然后共同探討解決方案,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父母都是他們最堅實的后盾。
定期開展家庭會議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圍繞家務分工、周末活動安排等議題,讓孩子參與決策,發表意見,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與家庭歸屬感。通過有效的溝通,親子關系會更加緊密,孩子也更愿意向家長敞開心扉。
不要用成人的自我經驗和價值觀去苛求現在的孩子,家長也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與孩子一起成長。
在這個5·25,讓我們先從愛自己開始,保持清醒的認知,不斷自我成長,深入了解孩子,建立有效溝通。先成為“人間清醒”的自己,再以更智慧、更溫暖的姿態,當好“人間爹媽”,陪伴孩子踏上成長的旅程,共同創造美好的回憶。
最后
以一首小詩《不著急》
與家長們共勉:
來源:成都教育發布
咨詢電話:028—27215514
局長信箱:jysjyjqzjb@163.com
信息來源,請認準官方渠道
簡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簡陽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