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丹萍)5月24日,一場以“家庭·語言·未來——探索家庭教育新視野”為主題的活動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活動旨在深入探索新時代家庭語言教育的創(chuàng)新模式,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傳承與發(fā)展,吸引了50組家庭共同參與研討。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家庭語言教育倡導者吳欣歆。活動方供圖
會議伊始,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家庭語言教育倡導者吳欣歆發(fā)表了題為《用良好的家庭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習型兒童”》的主旨演講。語言能力包括掌握、運用和建構語言的能力,家庭語言教育的質量決定著孩子的學習力。同時,語言能力還體現(xiàn)在語商方面,涵蓋思辨力、表達力和應變力,影響著孩子的思維力和交際能力發(fā)展。
家庭互動的頻率和質量,家庭讀寫活動的水平以及家庭語言材料的占有數(shù)量,是影響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主要因素。“我們要保證與孩子交流互動的頻次,同時注重質量,使雙方能夠有效交互信息和語言形式。”吳欣歆說,在開展家庭閱讀、寫作等活動時,家長要注重共建共生,助力孩子的成長發(fā)展。此外,詞匯豐富的家庭有助于孩子認知與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活動現(xiàn)場。活動方供圖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能力?吳欣歆分享,一些家庭語文教育的實踐活動可能成為有效方式。例如,家長可以通過正式對話,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了解其語言和心理發(fā)展狀況;紙筆交流,讓孩子感受漢字之美,體會到語言結構的精妙;建設家庭詞匯墻,通過分類、檢索等活動,促進孩子思維和做事路徑的發(fā)展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