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饒5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非遺影視化就是用鏡頭重新編碼文化基因,本質上是一場關于文明傳承的接力賽”,導演、一級演員徐崢25日在“2025非遺視頻創作大會”上如是說。
徐崢現場接受采訪。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供圖
繼24日晚獲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非遺推廣大使”及“青年非遺視頻創作哺育行動總顧問”后,徐崢25日在大會現場帶來題為《用非遺講好故事》的主題演講。
他指出,當鏡頭對準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影視與非遺的跨界不是簡單的元素疊加,而是一場關于文化基因重組的深度實驗。這其中的核心是,好的創作者要在作品中代入人的故事——人和物的關系,人和季節的關系,人和歷史的故事,人和環境的關系。“將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歷史等要素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或非遺視頻創作者一定能找到其自身的獨特性。”
他提到,創作的第一要義是要允許創意的發生。創意先要允許而不是去否定。第一時間想到的創意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它可能在這里呈現出來的效果差,但當它與另一個元素結合后會變成最好的。
對于如何平衡流量和內容之間的關系,徐崢認為,流量背后不可能沒有內容,反而是需要極致和優質的內容。如何讓你的內容具有獨特性、個性化,需要從自身尋找一種敘事方式,通過時間、地點、場景、色調、節奏、韻律、氣質等元素的運用,形成這個視頻整體的創意。
在他看來,影視與非遺的跨界創作,本質上是一場關于文明傳承的接力賽。無論使用長篇電影還是短視頻作為展現形式,講好故事是核心。“當電影工業的‘新’與非遺技藝的‘舊’相碰撞,我們有機會創造出既能打動當代觀眾,又能傳承千年文明的好故事。”(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