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參加了同事組織的酒局,結果光聽同事去吐槽了。
“以后再也不買電車,說是續航里程500km,結果跑高速跑250km就要充電,我簡直就是個二百五。從青島去了趟濟南,光充電就花了一個多小時,誰受得了這么長時間?”
這同事也算是老司機了,只是他平時不看新聞,完全不知道電車的短板,而這些短板銷售人員是不會告訴他的。
所以咱今天就掰扯清楚了,到底都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短板?
第一是買車。別光聽銷售人員說續航里程,要看清楚電池容量到底是多少。在能耗都基本一致的情況下,80度的電池就是比70度的電池續航里程高。
第二是要分清楚cltc和wltp續航里程的區別。前者是國內的,最起碼要打個8折才能讓人相信。后者是歐洲人搞出來的,可以打個9折。
第三是要看看你的用車場景是在哪里。如果是東北地區的話,盡量不要買純電動車,到了冬天續航里程打折實在是太厲害了。最好是買混動車或者增程式汽車,也不至于天天充電。
第四是要警惕銷售的文字游戲,比如車企會告訴你充電5分鐘就能續航200km,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而一般人根本就達不到這樣的條件。
我們絕大多數要不就用家用充電樁,要不就用公用充電樁,但人家要求必須是專門超級充電樁,再加上電池溫度和電量低于20%的要求,請問幾個人能達到呢?
這里倒是應該表揚一下特斯拉,特斯拉的超充樁要達到80%電量的話,只要25分鐘就可以,而國產車普遍在38分鐘左右,至于日系品牌電動車都要高達50分鐘了。
第五是要看車輛帶不帶有800V的超充平臺,這是你能不能迅速充滿電的最根本保障。要是沒有,就算你跑到超充站去,也不可能迅速補能完畢。
第六就是不要老看電機性能,別被零百加速給帶偏了。尤其是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因為電機特性原因要提快一點很輕松,但車輛最關鍵的是要能剎得住。
所以買車時一定要把減速距離這個最關鍵的指標給考慮進去,而不是只為了享受推背感,車輛畢竟涉及到安全,推背感再強烈又有什么用處呢,咱又不是出門跑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