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黑人反抗壓迫和爭取自由平等的歷史一直是美國電影題材之中的一塊大蛋糕,為美國電影帶來了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畢竟美國短短的兩百多年的歷史實在是提供不了太多可供穿越的時間段。除了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電影實在弄不出多少能上臺面的歷史題材。
所以,涉及歷史和族群矛盾的這段歷史在文學或者電影上都得到了較為充足的挖掘,這種宏大的社會和歷史問題如果處理得打動人心而有溫度,都會頗受歡迎。而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電影,非常與眾不同。絕不僅是揭露時代丑惡的經典,而更應該被稱贊為一曲驚艷、溫馨且甜美的希望之歌!這就是——《相助》!
豆瓣評分8.8,電影改編自凱瑟琳·斯托科特出版于2009年的同名小說,還是她的處女作。
該書一經出版就成為暢銷小說,長期占據亞馬遜網絡書店暢銷總榜第一名。影片的導演塔特·泰勒是凱瑟琳的多年好友,于是這個故事順理成章被搬上銀幕。
整部電影充滿平靜,溫暖且堅韌的力量。輕松詼諧的劇情加上清新明朗的色調,仿佛一出治愈系家庭劇。
該片的神秘配方在于,它能夠將那些放在其他影片中必然蕭索的情節,巧妙而靈動地改裝為溫情暢快的驚喜。成為一枚重型催淚炸彈,讓歡笑與淚水共同奔騰在熒幕前的每一張臉上。
這部電影的選角,也是下足功夫。
不僅有維奧拉·戴維斯和奧克塔維亞·斯賓瑟兩位老戲骨坐鎮,還有憑借《愛樂之城》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艾瑪·斯通。
從英文原意上來看,片名“the Help”的直接意指是片中的那群黑人女傭,直譯就是《女傭/幫傭》,翻譯成《相助》,正貼合了片中白人女子和黑人女性互相幫助的主題。
它所呈現的不僅是一味去揭露昔日美國種族歧視的問題,而是以三個女性視角為先導,運用詼諧的電影手法,提供給了觀眾對美國南方種族歧視的細微解析。
影片的背景是1960年代的美國密西西比州,這個美國南部地區有著強大的種族歧視傳統。
長期以來,黑人的生活都籠罩在作威作福的白人陰影下,各種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法律規章也在現實中暢行無阻。
在這富庶的美國南部,黑人女傭就像高檔家電和貴婦們精致的衣裙般,是中產階級家庭的標志。
一方面,她們包攬了洗衣做飯帶孩子的所有家務,好讓貴婦們有足夠的時間聚會打扮閑聊;
一方面又永遠被嫌棄被排除在外,他們不能和雇主一起用餐,不能與雇主共用餐具,甚至不得使用雇主家的廁所。
當時的美國社會,實行“隔離但平等”的《種族隔離法》。
表面上說是平等,現實卻是黑人在社會保障、教育、就業乃至各種公共服務等方面都遭到差別對待。黑人男性多是苦力工人,而女性大都在白人家庭做幫傭。
尤其是影片對所謂的白人上流社會集體意識的描寫非常成功,在這個固化的階層中,大家自愿或者非自愿地習慣表達對黑人的厭惡。一旦有一個人對黑人表現出了絲毫的同情或者客氣,就會被這個上流社會所不接受。
隨著敘述的行進,觀眾的情緒一直被影片牢牢把控,而黑人婦女們控訴得越多,觸目驚心的事實也就越來越多。
看完了這部電影,夾雜著恐懼、憤怒、痛苦和悲傷的情緒,想必已經溢滿銀幕。
回憶起看過的那些美國社會中關于種族歧視的電影,不是苦大仇深控訴社會,就是遮遮掩掩難以點破那層窗戶紙。
而《相助》卻如同一股清新的溪流那樣,以最為平凡的家常里短中鋪陳人物的性格命運,去歌頌于她們的美好和苦難緩緩道來,看完已是熱淚盈眶。
《相助》2011
導演:泰特·泰勒
編劇:泰特·泰勒/Kathryn Stockett
主演:艾瑪·斯通/維奧拉·戴維斯
豆瓣8.9IMDb8.1
好消息:為感謝影迷長期以來的支持,特推出千余種商品,幾百種精選圖書,粉絲超惠選擇,不妨逛一逛吧!件件親測,七天無理由退貨!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點個“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