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遵義會議之后,博古、李德二人被徹底解除了紅軍軍事指揮權,從此,博古、李德二人漸漸“銷聲匿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事實上,在遵義會議前夕,二人在紅軍內部的地位,就已經開始衰落了,很多紅軍戰士私底下甚至“痛罵”二人,要求解除二人“兵權”的呼聲非常之大,脾氣暴躁的彭德懷更是說道:“紅軍絕不能讓博古、李德繼續胡亂指揮了,否則紅軍就完了。”
一、周恩來對博古、李德拍桌子批評
湘江戰役之前,紅軍主要由博古、李德和周恩來三人指揮,這就是紅軍歷史上的“三人主席團”。
長征之前,博古、李德二人權利是非常之大的,在二人力主下,中央解除了毛主席軍事指揮權,毛主席被徹底排擠出中央指揮層。
而周恩來雖然是主席團成員之一,可他更多的是負責執行層面上的事務,博古和李德二人才是最終下政策之人,雖然在很多問題上,周恩來也曾和二人據理力爭,可是在博古、李德“聯手”下,周恩來的據理力爭都宣告失敗。
在博古、李德硬碰硬的錯誤軍事決策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紅軍被迫開始長征。
更讓人痛心的是,到了這個時候,博古、李德二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二人不聽勸阻下,紅軍在湘江和國民黨反動派爆發了湘江戰役,短短幾天戰斗,中央紅軍損失五萬多精銳,經此一戰,紅軍可謂是元氣大傷。
湘江戰役之后,紅軍上下對博古、李德的不滿終于爆發了,無數干部公開指責二人,一些性格剛烈的干部,甚至和二人拍桌子,對于博古二人的命令,紅軍不再堅決的執行了,應該來說,湘江戰役的慘敗,讓博古二人威信盡失,從此,博古、李德二人地位開始衰落。
二、博古、李德政治地位開始下降
1934年年底,中央紅軍主力抵達甕安猴場,毛澤東被安排到一處環境很不錯的房子,可以說,從這一安排可以看到,毛澤東地位在紅軍已經開始上升。
1935年元旦,中央召開了著名的猴場會議。會議期間,對于博古、李德二人提出的諸多軍事建議,中央都給予了否決。
更為關鍵的是,會議決定,博古、李德、周恩來三人主席團被撤銷,主席團不再負責軍事指揮,紅軍軍事指揮由中央政治局負責,這個決議,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博古二人的指揮權,這一次會議,更是讓博古二人的地位迅速衰落。
與此同時,毛澤東地位開始急劇上升,毛澤東開始參與紅軍指揮工作,按照會議精神,毛澤東作為政治局委員,是有權力參與指揮紅軍的。
1月9日,紅軍攻占了遵義。政治保衛局在給中央首長們分配房子時,毛澤東分到了一所原貴州軍旅長的房子,這棟房子是遵義城最好的房子之一。
與此同時,博古和李德二人分到了一所普通四合院。他們的房子比張聞天、王稼祥的房子都不如。
在長征之前,最好的房子一直是博古和李德住的,可以說,從所住房子可以看到,在遵義會議前夕,博古二人已經沒有多少權力了。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首先提出了召開總結紅軍失敗的遵義會議,周恩來最終決定召開會議,而博古、李德二人,卻沒有具體參與會議的組織,可以說,這一點也說明,博古二人對中央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小。
1935年1月中旬,博古、李德二人被正式解除了指揮權,被排除出了中央領導層。
三、博古和李德后來怎么樣了
值得一提的是,遵義會議之后,博古雖然“靠邊站”了,可他沒有因此懷恨在心,而是繼續為我黨努力工作,信仰也沒有絲毫動搖,對于毛澤東的工作,博古始終非常支持。
遵義會議之后,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挑撥博古,忽悠他不要交出權力,這個時候,博古堅決地批評了這種狹隘思想,博古選擇痛快得交出了自己權力,交出了相關中央資料和印章。
強渡大渡河勝利之后,博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高度贊揚指揮層的正確指揮,贊揚了紅軍戰士的不畏犧牲。
一渡赤水期間,周恩來和博古進行了一番談話,當周恩來指出自己和博古都不適合當統帥時,博古沉默不語。雖然博古沒有明確回答,但此時的博古,對毛澤東態度,已經開始轉變。
1935年6月,在張國燾和中央產生分歧時,博古堅定得站在毛澤東這一邊。
政治局會議上,博古嚴厲得批評了張國燾南下策略,博古指出,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南下只有死路一條,只有北上,紅軍才有活路。
不得不說,博古在張國燾分裂中央的行動中,表現出了對黨的無限忠誠。
抗戰爆發后,博古開始負責我黨宣傳工作,1943年,博古擔任新華社負責人,在博古努力下,我黨擁有了大量優秀宣傳干部。
1946年,博古從重慶坐飛機返回延安時,遭遇飛機失事,機上十七名人員全部遇難。
遵義會議后,失去指揮權的李德被中央安排到紅一軍團,不過因為軍團長林彪不待見他,李德呆了不到一個月,就回到了中央縱隊。
李德在紅軍地位徹底衰落之后,他開始研究毛主席,對于毛主席一些軍事思想,李德開始深入研究。
1935年,在張國燾試圖分裂中央時,李德堅決得和他們做斗爭,在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李特阻攔毛主席北上時,在李特沖動得拔槍時,李德更是不顧生命危險一把抱住李特。
抗戰爆發后,李德大部隊時間,都在抗大擔任教員,客觀地說,李德實戰指揮能力雖然很一般,可是在軍事理論上,李德還是有些能力的,應該來說,李德為我黨培養軍事指揮員,是作出了一定貢獻的。
1939年,李德回共產國際匯報工作,從此,他再也沒有回過中國。
1973年,李德回憶錄性質的書籍《中國記事》正式出版,在這本書中,李德詳細記錄自己在中國的經歷,某種意義上,這本書對于我黨早年革命活動歷史,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1974年,李德在東德病逝。
不可否認,在大革命時期,博古、李德二人的確對我黨造成了很大損失,如果毛主席能夠在長征之前,就取得紅軍軍事指揮權,那么紅軍也許不用長征,更不會有湘江戰役的慘敗。
有無數歷史愛好者談到,如果毛主席可以在長征之前,就成為我黨一號領導核心,或許我黨能夠提前一兩年取得革命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