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新一輪存款利率調降的背景下,券商客戶保證金利率同步進入“地板價”區間。近日,廣發證券、民生證券等機構相繼公告,將客戶人民幣保證金賬戶結息年利率統一調整至0.05%,該利率已與銀行活期存款基準利率持平。
以1萬元保證金為例,利率從0.25%降至0.05%后,年利息收入從25元減少至5元。
券商降息或潮涌
通常,多數股民為控制風險不會滿倉操作,證券賬戶中常留存閑置資金,即“保證金”。若這些資金僅按銀行活期利率計息,收益非常低。客戶的保證金并非直接由券商管理,而是由第三方存管銀行托管。
5月21日,廣發證券發布公告,宣布將客戶人民幣資金計結息年化利率下調至0.05%。此前一日,民生證券已率先對經紀客戶人民幣資金賬戶、信用客戶及期權客戶保證金賬戶實施同步降息,結息利率同樣錨定0.05%水平。
5月20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主要銀行率先調降存款掛牌利率。
“我們目前還是高于0.05%,后面肯定是要降下來的”,滬上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向記者表示。
更早些,今年1月,光大證券公告稱,自1月20日起將客戶資金賬戶人民幣活期年利率調整為0.1%。
回顧過往,券商保證金利率已經歷多輪下調:2022年9月首次同步銀行降至0.25%。隨后在2023年6月,利率降至0.2%;2024年8月,進一步降至0.15%;2024年11月,再次降至0.1%。最終在2025年5月,利率降至0.05%的歷史低位。
作為與銀行活期存款利率高度掛鉤的業務,券商客戶保證金利率長期遵循“銀行降息→券商跟進”的傳導邏輯。
“券商客戶保證金通常以同業存款形式存放銀行,銀行向券商支付的利率高于券商向客戶支付的利率。為了保住穩住中間的差價,(券商)自然就會跟著調低給投資者的保證金利率”,前述券商財富管理人士進一步表示。
當客戶保證金利率從0.1%調降至0.05%,按3000億元保證金資金規模計算,券商年度利息支出可縮減1.5億元。
得益于龐大的客戶基礎,證券行業客戶保證金規模持續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150家證券公司的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為2.58萬億元,而2023年該項數據僅為1.76萬億元,同比增幅超過46%。
多元化配置破局利率低谷
在利率“地板價”的擠壓下,投資者收益管理已從“選擇題”變為“必答題”。
某中型券商財富方向人士表示,“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往往也需要承受一定的流動性損耗。而通過多元化配置與工具創新提升資金效率,靈活運用券商生態內的理財工具或成破局關鍵。”
當券商客戶保證金利率普遍降至0.05%-0.1%的歷史低位,將資金進行多元化配置不失為一種選擇。
場內貨幣基金、券商現金管理產品,可以作為流動性儲備。在券商交易軟件中搜索 “貨幣基金”,選擇 “場內申贖型” 或 “交易型”,資金閑置時一鍵買入,需交易時隨時賣出,且賣出后資金實時可用,不影響股票交易。
不少券商推出保證金理財產品,賬戶閑置資金晚間自動轉入理財,次日開盤前自動轉回,不影響交易,收益高于活期。首次使用需簽約,部分產品設置了首次參與門檻,且各家門檻金額并不統一。
除流動性儲備外,部分資金還可以通過國債逆回購、同業存單基金組合等實現短期理財。在節假日(如國慶、春節)前或市場資金緊張時,短期國債逆回購利率可能飆升(1天期可達5%~10%),投資者可在券商軟件中選擇“國債逆回購”,根據資金閑置天數選擇1天、2天等期限,通過“賣出”操作借出資金,到期后本息將自動到賬,借此把握短期高收益機會。
剩余部分的資金還可以選擇固收產品進行替代。
“我們目前的財富管理工作主要就是針對銀行理財客戶,主要以券商的固收類資管產品為工具,長短周期都有,資管產品資金一般T+3轉出”,某券商營業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稱。
該負責人認為,資產配置策略的迭代升級正在催生行業生態變革——從規模驅動轉向收益深耕的優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