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有不喝生水、多喝溫熱水的傳統。《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病至而治之湯液”,這里的“湯”說的就是溫水、熱水。
但是說起熱水,就不得不說說用來燒熱水的熱水壺了。有了它,就可以讓燒開水變成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接好水,并通上電,幾分鐘就能把水燒開。
然而,在日常使用過程當中,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一個很重要的細節,這個細節很容易導致燒水壺損壞,甚至燒好的水還會存在怪味。
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使用熱水壺10個家庭9個做錯的習慣,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①、燒水壺水加的太滿或者太少
正常來說,用燒水壺燒開水,不能加的太多,也不能加的太少。
只要將燒水壺打開,就可以注意到,燒水壺的內壁標有最高水位線和最低水位線,在加水的時候,只要將加入的水,控制在這兩條水位線的中間。
因為如果加入的水超過了最高水位線,水燒開沸騰翻滾時就會溢出來,容易導致燙傷。一旦溢出來的開水流到水壺的線路中,還容易導致短路。
當然,如果加入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水蒸氣就很難達到一定的程度,這樣就不能使得開關自動彈跳,甚至會導致熱水壺一直加熱。最后里面的水慢慢燒干之后,就很容易出現元件損壞。
②燒水時,先通電,還是先加水?
平時我們使用電熱水壺燒水時,究竟是先將熱水壺通上電,還是先往水壺里面注入水呢?
正常的流程應該是:先往熱水壺里面注入水,再將熱水壺通上電。
現實中,很多人都將這個過程搞反了,先通電后加水,導致熱水壺處于干燒狀態,里面的加熱管就會迅速升溫,如果這個時候再往水壺里面注入水,冷熱急劇交替的情況下,就會對熱水器里面的加熱元件造成損傷,時間長了,熱水壺就特別容易壞。
所以用熱水壺燒水,正確的步驟應該是先給熱水壺加好水,然后再通電。
③、長時間不清潔熱水器會怎么樣?
熱水壺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壺底就會結上一層厚厚的水垢,如果不及時對水溝進行清理的話,不僅會響導電導致燒水的速度變慢,而且水垢在加熱過程中還會析出,在水中導致水質變差,這樣的水喝起來反而會有一股怪味。
所以一定要定期對燒水壺進行清洗,想要快速清理燒水壺內的水垢,方法也很簡單:
只需要在燒水壺里面倒入一些白醋,然后再接一碗清水,再將電源打開進行燒水,等到水燒開放置5到10分鐘,再用抹布進行清洗,水壺內的水垢就清理干凈了。
白醋的醋酸能夠很好的中和分解掉水壺里的水垢,所以這樣清理特別干凈。
④燒水壺倒水的建議
很多人用燒水壺燒水,水一開就會將里面的水全部倒出來。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這個時候熱水壺里面的加熱管是非常燙的,如果水一燒開,就將水全部倒完,發燙的加熱管就會快速把殘留的水汽全部燒完,這樣就處于一個空燒狀態,就會加速加熱元件的老化,影響熱水壺的使用壽命。
正確的做法是,每次水燒開以后,將水倒入其他熱水壺中,預留一點在燒水壺里面,下次燒水時,再將這些剩下的水直接倒掉,并清洗之后再重新裝水燒水。
⑤底座的清潔
很多人用燒水壺燒水之后,都會對水壺進行一番的清潔,但對底座卻完全忽視。
其實燒水壺的底座同樣是要進行清理的,因為底座上也會殘留臟污,如果有太多的污漬,就會影響熱水壺的正常通電,甚至導致接觸不良,使電熱水壺無法正常工作。一旦有水漬的話,甚至還可能引發短路。
所以在使用電熱水壺的時候,底座也要進行擦拭清潔,如果發現底座有水漬,一定要及時擦干凈,避免出現用電安全問題。
⑥電熱水壺的選擇安全
很多人認為電熱水壺就是用來燒水的,材質一般都差不多。殊不知,不同質量的電熱水壺,耗電量以及安全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質量差的電熱水壺,很可能會消耗更多的電量,繩子在燒水的過程中還會是放有害物質到水中,長期飲用這樣的水,可能對健康帶來影響。
所以在購買電熱水壺時,一定要購買符合國家相關安全標準的產品,至于內膽的材質,最好選擇食品級的304或316不銹鋼,這種材質耐高溫,耐腐蝕,安全無毒,用著更放心。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那就點一個贊,分享給您身邊的朋友或家人,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