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了,每次在街頭看到那枚熟悉的"L"標徽章,很少有人意識到這臺車是從大洋彼岸漂洋過海而來。直到今年春天,上海金山海邊吹來的風里開始夾雜著機器的轟鳴聲——距外高橋碼頭不到一小時車程的工地上,雷克薩斯在中國的首座工廠正在拔地而起。這個消息像一道閃電劃破夜空,讓整個汽車圈沸騰起來:那個始終堅持進口身份的豪華品牌,終于把根扎進了中國土地。
如果把時間倒回三年前,或許連最樂觀的業內人士都不敢想象這個場景。還記得2023年深秋的杭州國際車展,展臺前圍著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都在等待NX換代車型的首發。可當幕布揭開時,不少車迷卻悄悄收起相機——人們期待的純電版本依然缺席,展臺上最醒目的還是那臺搭載2.4T發動機的燃油車。當時有位戴鴨舌帽的年輕工程師在現場感慨:"隔壁展臺蔚來都出到第五代換電站了,雷車還在展示發動機艙。"這話聽著刺耳,卻折射出一個殘酷現實:在電動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這個日系豪華品牌確實有些力不從心。
轉機出現在去年夏天。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三期投產儀式的禮花還未散盡,豐田章男就帶著團隊來到浦東。知情人士透露,這位豐田掌舵人在陸家嘴某棟摩天大樓里待了整整三天,會議室落地窗外是晝夜不息的黃浦江貨輪,窗內則攤開著長三角地區的新能源產業鏈地圖。三個月后,當金山區的土地交易公示欄貼出"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的準入公告時,眼尖的媒體人發現了端倪——競得這塊百萬平米工業用地的,正是剛注冊成立的雷克薩斯新能源公司。
走進現在的金山廠區,能看到工人們正在組裝全自動沖壓生產線。按規劃,這里將誕生雷克薩斯全新的純電平臺,首批車型預計在2027年下線。最讓人意外的是車間門口的供應商名錄:寧德時代的電池包、華為的智能駕駛系統、福耀的太陽能全景天幕......這些熟悉的中國品牌logo,將與雷克薩斯經典的紡錘形格柵設計奇妙共存。工廠負責人加藤武郎在媒體開放日坦言:"我們要把金山工廠打造成'東方斯圖加特',這里誕生的電動車不僅要滿足中國市場需求,還要返銷日本本土。"
這種轉變背后是沉甸甸的數據支撐。去年冬天北京某4S店里發生過這樣一幕:中年夫婦在雷克薩斯ES300h和蔚來ET7之間猶豫不決,銷售顧問剛翻開配置表準備講解混動技術,丈夫卻指著展廳外的充電樁說:"現在商場停車場都能掃碼充電,你們這個綠牌車還要加油?"這樣的場景正在全國各地上演。數據顯示,雷克薩斯過去三年在華銷量始終徘徊在18萬輛上下,而理想汽車的單月交付量已經突破5萬大關。就連曾經加價3萬才能提車的RX系列,現在也開始悄悄贈送六年保養套餐。
但國產化帶來的想象空間遠比銷量數字更令人興奮。在蘇州工業園區,某家為奔馳供應鋁合金輪轂的企業,最近收到了金山工廠的樣品訂單;杭州灣畔的智能駕駛實驗室里,工程師們正在調試適配雷克薩斯車型的自動泊車系統。更值得期待的是價格變化,業內估算國產后的純電車型可能比進口版本便宜15%-20%。這意味著現在買輛NX混動的預算,未來或許能開走續航700公里的純電SUV。013km.com
005km.com
006km.cn
kejikm.com
guoguokm.com
當然,挑戰始終存在。在廣州某高端商場的新能源展廳,蔚來銷售員小李有套固定話術:"雷克薩斯國產后可能改叫'凌志',您看這個英文標要是換成漢字......"雖是玩笑,卻反映出市場對品牌價值的疑慮。不過金山工廠顯然有所準備,參觀過試制車間的人都會注意到:每個工位都裝著從九州工廠拆運來的質檢儀器,總裝線上的扭矩扳手甚至帶著名古屋工廠的編號。這種"和洋折衷"的智慧,或許正是雷克薩斯深耕中國市場的底氣。slb49.com
d7qas.com
22jx4.com
g5tir.com
2dfi2.com
夜幕降臨時,金山廠區試驗場的環形跑道上亮起燈光。工程師們正在測試搭載固態電池的原型車,車尾的"電動未來"字樣在夜色中格外醒目。不遠處,運送零部件的卡車排成長龍,車燈連成一條流動的光帶。這個場景讓人想起二十年前雷克薩斯初入中國時的廣告語——"矢志不渝,追求完美"。只不過這次,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大洋彼岸的東瀛工匠,而是長江入海口這群戴著安全帽的中國建設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