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本田的合并談判因“控制權之爭”破裂僅三個月后,日本媒體曝出豐田高管主動接觸日產,探討潛在合作可能。看起來,日產汽車的命運似乎陷入一場“聯姻循環”。
作為日系三大車企之一,日產2024年全球銷量下滑至334.6萬輛,中國市場份額更是腰斬至69萬輛,創下25年來最差業績。新任CEO伊萬·埃斯皮諾薩直言:“我們的收入已無法支撐現有成本結構。”
那么日產為何急于“賣身”?這次強強聯合又是否會有戲呢?今天就讓我們來深入剖析這一行業動態。
“聯姻”背后的生存焦慮
日產為何急于“賣身”?答案昭然若揭,日產已遇到生存挑戰!
5月13日,日產發布的2024財年財報顯示,2024年日產凈虧損6709億日元,營業利潤率不足1%,自由現金流為負。全球銷量方面,日產全年售出334.6萬輛汽車,同比減少近 3%,其中中國市場銷量從2021年的113萬輛銳減至69萬輛,三年間近乎腰斬。財報中 “成本” 一詞被提及超過 20 次,凸顯出日產在成本控制上的嚴峻挑戰。
為挽救頹勢,日產啟動“Re:Nissan”重組計劃,計劃裁員2萬人、關閉7家工廠,到 2026 財年削減約 5000 億日元成本。這一計劃延續了戈恩時代的瘦身邏輯,但規模和力度均前所未有。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市場銷量持續下滑,日產仍將其列為未來三年的戰略重點。其中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馬智欣表示,中國在技術和成本方面的優勢將幫助補充并豐富日產全球產品線。然而,如何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重拾升勢,仍是日產面臨的重大挑戰。
此外,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早已名存實亡,盡管雷諾仍持有日產43.4%股份,但雙方在電動化戰略上的分歧難以彌合,雷諾力推純電路線,而日產堅持混動與純電并行。這種分裂導致日產錯失中國市場的政策紅利,2024年其純電車型在華銷量不足5萬輛,不及比亞迪單月銷量的一半。
豐田的合作動機
在本次合作中,日產雖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但其急迫的合作意愿顯而易見。那么,作為全球銷量第一的豐田又有何動機呢?個人看來,動機主要有三點:
其一,技術互補。豐田與日產的結合,本質上是優勢錯配下的資源整合。豐田手握全球最成熟的混動技術,卻在純電領域進展遲緩。反觀日產,雖在電動化領域掉隊,但其e-POWER技術與智能座艙研發經驗,可為豐田的智能化轉型提供支點。
其二,成本分攤。面對中國車企的成本屠刀,豐田亟需通過規模效應分攤研發投入。日產計劃削減4000億日元成本,而豐田的電動化轉型需每年投入超2萬億日元。雙方合作或可共享平臺、整合供應鏈,甚至聯合采購對抗國內車企的成本優勢。
其三,版圖擴張。目前豐田早已通過持股構建“日系聯盟帝國”,其持有斯巴魯20%、馬自達5(參數丨圖片).1%、鈴木4.9%、五十鈴 5.9% 的股份,覆蓋從微型車到商用車的全品類。若將日產納入陣營,豐田將形成日系“超級艦隊”,在北美、東南亞等市場形成壟斷優勢,并借助日產與東風的合作撬動中國市場。此外,面對比亞迪、蔚來等中國車企的全球化攻勢,日系車企需抱團抵御市場份額流失。
阻礙幾何?
盡管日產與豐田都有合作意愿,但從現實出發,這次 “聯姻” 注定并非坦途。個人看來,其阻礙,或者說挑戰,同樣有三點:
首先是主導權之爭。日產對子公司化極度敏感,上次與本田聯姻未果,很大程度上就是卡在這里,若豐田復制本田的收購子公司方案,勢必引發日產內部反彈。個人認為,雙方更可能效仿豐田-斯巴魯模式,以技術共享、交叉持股的松散聯盟推進合作,但此舉恐難實現深度協同。
其次反壟斷紅線。豐田若與日產合并,將掌控日本汽車業過半的產能,觸及《反壟斷法》紅線。豐田章男曾公開表態:“日產從未向豐田提出合并申請,即便有也會因壟斷法受阻。”此外,豐田已通過持股多家車企形成市場支配地位,若再整合日產,可能引發全球監管機構的聯合審查。
最后是日產“內憂”。日產新任CEO伊萬·埃斯皮諾薩前段時間強調先自救再合作,但日產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其中關閉英國桑德蘭工廠可能引發工會抗議,裁員2萬人恐導致技術人才流失。與此同時,日產與本田仍保持戰略合作框架,在車聯網與智能化領域藕斷絲連,這種多頭博弈可能削弱豐田的合作意愿。
車叔總結
總的來說,日產急于“聯姻”的背后,是一場關乎生存的豪賭。其核心邏輯在于通過綁定豐田獲取技術輸血與成本分攤,同時借助后者龐大的全球網絡重拾市場信心。但這場賭局的風險同樣巨大,若合作淪為技術依附,日產可能重蹈雷諾聯盟的覆轍;若過度強調獨立性,則難以獲得豐田實質性支持。對于豐田而言,這次合作既是機遇也是陷阱。吞下日產固然能鞏固霸主地位,但整合成本、文化沖突與監管風險可能拖累其轉型步伐。
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十字路口,這場“日系聯姻”是否能修成正果?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