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人們會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記住“吃二樣,做二事”習俗,弘揚傳統事事順!
一、吃二樣
1、吃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是老傳統了,傳承老傳統義不容辭,不會包粽子,現學也要學會。由于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也形成了南北風味;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咸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其實粽子的餡料可以依據自己的口味,想吃什么就包什么餡。今天分享一款黑加侖餡料的粽子,味道真是好。
食材:材料:蘆葦葉子、蒲草、糯米、黑加侖。
做法:1、小河邊這個季節正是蘆葦葉子長得最好,最適合包粽子,隨手摘一把,再采一把蒲草用來綁粽子,采回來的蘆葦葉和蒲草煮一下,更容易包粽子,不煮的話容易破裂。2、糯米稱重,提前2-3小時浸泡,我一般都是頭天晚上泡上糯米,早上起來就可以包粽子。3、黑加侖去掉蒂部,清洗干凈,把黑加侖加入到泡好的糯米中拌勻。4、取3片蘆葦葉子,拿在手中窩一下,裝入泡好的糯米黑加侖,再把葉子折過來,蓋在糯米上面,再把蘆葦葉尾部纏好即可。5、最后用蒲草綁起來,粽子就做好了。我包的三角粽子。6、鍋里加水,大火燒開,大約煮3個小時,即可關火。一次吃不完的粽子,可以放在冰箱冷藏保存。
2、吃雞蛋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一種用艾蒿做的最簡單食物,簡單2步就做好,但是好處多多,尤其是對于女子。老家的習俗,端午節會在門口掛上整棵的艾蒿,還會用艾蒿煮雞蛋 ,每人都要吃一個,據老媽說那就是好處多多。其實艾蒿對于女性的宮寒具有很大的療效,而艾葉與雞蛋都對身體非常的有益,且艾葉可以暖宮,對于女生來說經常吃些很有好處。喜歡吃艾葉煮雞蛋,只是為了小時候的家鄉記憶,源于端午節家鄉的習俗,我家年年都會這樣做。煮蛋加點“它”,每天吃一個,暖宮除濕氣,對女生特別好!
食材:材料:艾蒿,雞蛋。
做法:1、一大早去采了艾蒿,除了端午掛到門外,還有就是用來煮蛋。2、把艾蒿洗凈放入鍋里,加入適量的水和少許的鹽。3、把雞蛋洗凈,放到鍋里,大火燒開,小火再慢煮一陣。4、用艾蒿煮雞蛋可以煮的老一些,浸泡在煮蛋的艾蒿水中,吃的時候每人一個。5、每到端午這都是我家除了吃粽子少不了的一個傳統食物,雖說煮蛋很簡單也很普通,但習俗需要傳承。再說艾蒿煮蛋確實很適合女生吃,除了端午節,平時如果宮寒也可以常吃。
二、做二事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和紀念屈原有關。賽龍舟起源于中國南方的水鄉,最初是為了祭祀水神或祈求豐收。后來與屈原的故事結合,成為紀念屈原的活動。賽龍舟不僅是一項體育活動,還體現了團結協作的精神,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不同地區的賽龍舟習俗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廣東、福建、湖南等地的龍舟樣式、比賽規則、祭祀儀式等。
2、飲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傳統習俗源于古代,主要目的是驅邪避疫、解毒,祈求健康和平安。民間傳說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了防止其遺體被魚蝦啃食,紛紛將粽子、咸蛋投入江中,老中醫將雄黃酒倒入江中,以期藥暈魚蝦,保護屈原。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中國民間極為盛行,尤其在長江流域地區。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