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夏的季節,在徐匯區凌云街道拾藝匯的活動課堂里,飄來縷縷清新怡人的芳香,這是拾藝匯推出的又一堂文化公益課——楚香。
楚香課
“沅有茝兮澧有蘭”“被石蘭兮帶杜衡”,屈原的《楚辭》中,曾經提及多種香花香草,秋蘭、蘭芷、杜衡、蕙、杜若、薛荔、葛、辛夷等。屈原也被奉為“香祖”,楚香,源自荊楚大地的傳統制香技藝,始于春秋,興于漢唐,是楚文化中“香草美人”傳統的活態延續。2017年,楚香制作技藝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解碼楚文化的一縷雋永芬芳。凌云街道拾藝匯的文化公益課堂楚香課,帶你探秘千年楚香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楚香
主講人王瑩是非遺合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王瑩,一直在學習探索中國香文化的起源。“楚香課”包括香之起源、中國香文化、紅樓與香、器皿審美、香與詩歌、氣味訓練、香氣品鑒等,內容豐富。課程一經推出,就被秒殺一空。
各種香材香藥
在課堂上,王瑩帶來了精心準備的楚香香藥,如陳皮、白芍、辛夷、柏子仁等,這些香藥多產自荊楚。王瑩為大家一一講解它們的特性,讓學員學著鑒別每種香材的獨特味道。大家感慨道,原來生活中很多常見的食材和藥材也都是很好的香材。例如陳皮,燉肉中加幾片陳皮,可以讓肉質更加酥爛,同時也有解膩的效果,陳皮具有濃郁的柑香味,也非常適合用來制作香料。
主講人王瑩
時逢初夏,端午將至,王瑩還帶來了新鮮的艾草和菖蒲。《楚辭》中《九歌·湘君》有“薜荔伯兮蕙綢,蓀橈兮蘭旌”的詩句,蓀即菖蒲,菖蒲是一種有多種功效的天然香草植物,不僅氣味芳香,還有提神醒腦、驅除蚊蟲的作用。
熏香
香囊
王瑩取出幾款不同的線香給大家品鑒,它們是用各種香材搭配制作而成,如用酸棗仁、茯苓、百合香制成的安睡香,有調理睡眠障礙的功能;而用人參、黃芪、蒼術等制成的“增益香”,聞之可以緩解困倦無力、精神不振的狀況。大家學著用正確的姿勢燃香、品香、熏香,將來學員還要學習制香、做香囊等課程。
王瑩表示,中國香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以其迷人的馨香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伴隨著中華民族走過了幾千年的漫漫長路。在拾藝匯開辦公益楚香課,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學習、了解香學。
記者:殷志軍、李瑾琳
編輯:孫清渠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