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當劉邦在垓下擊敗項羽后,他面臨的不僅是統一天下的重任,還有一個棘手的理論難題:這個新興王朝該用什么顏色?
按照戰國末年鄒衍創立的"五德終始說",每個王朝都對應五行中的一德,需以特定顏色彰顯天命。秦朝自居水德,尚黑。
那么,漢朝該繼承還是推翻這個傳統?
朝堂上爆發激烈爭論。丞相張蒼提出"漢當水德"的主張,理由很實際:既然秦朝短命,漢朝實際上是直接取代周朝(火德),按照"水克火"的相克順序,漢應為水德。
這個方案的最大好處是能安撫關中老秦人——繼續使用黑色旗幟、服飾,不必大動干戈改變制度,劉邦從善如流,于是漢初的官服、旗幟都染成了沉郁的黑色。
但是你要這么選,不就不符合"五德終始說"了嗎,當時劉邦為了強行往上靠,還要讓自己能為水德,直接對外宣傳,秦朝成立時間很短,嚴格來說不算是一個朝代,漢朝才是繼周之后的朝代,所以用水德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但這種強行強詞奪理般的決定,怎么可能忽悠住所有人。
劉邦掛了以后,漢朝第二個立的住的皇帝,是被軍功集團捧上去的漢文帝,漢文帝在位時,除了一個叫賈誼的猛人,他的事跡咱們寫過,他的能力被后世嚴重低估了。
他除了《過秦論》之外,其實還給漢文帝提出了很多的改革建議,其中之一,就是他提出改土德(土克水)的方案:改用黃色,重定歷法,與暴秦徹底切割。
這個建議挺好,但是漢文帝上位的原因很特別,漢文帝當時最主要的目標,是慢慢搞定軍功集團和諸侯分封制度,所以對這種會引發爭議,甚至會影響他改革的事,他不愿意去做,因此賈宜當時的這個建議并沒有被采納,但是他的這種想法,卻像一顆種子,已經深深埋下。
公元前前110年,泰山之巔舉行了一場改變歷史的儀式,漢武帝采納儒生公孫卿的建議,在封禪大典中正式宣布:"漢改土德!"這場遲來百年的改革背后,是皇權與儒家結盟的政治算計。
公元前104年,司馬遷與落下閎等人奉命制定《太初歷》,將十月歲首改為正月歲首;官服旗幟由黑轉黃;就連皇室的禮服紋樣都重新設計,這些變化傳遞明確信號:漢朝不再是秦朝的延伸,而是一個全新的正統王朝。
有意思的是,當時還有傳聞,說武帝選擇土德還有實用考量——當時黃河屢屢決口,土能克水,象征治水成功。
但漢朝的顏色革命,此時還并沒有真正結束,儒家在漢朝崛起的最大功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新理論:王朝更替未必相克,也可相生,這個觀點隨后像野火般在儒生中傳播。
西漢后來出了一對特別喜歡研究"五德終始說"的父子,他們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后,曾得出一個結論:大漢不該用土德,而應該是火德,他們的這個理論,后來被王莽巧妙利用——他宣稱新朝土德(火生土),為篡位制造理論依據。
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以后,曾在洛陽南郊設立"赤帝祠",意味著東漢官方確定大漢實為火德,從此"炎漢"成為這個王朝的代名詞,紅色成為皇室專屬色。
有趣的是,這個選擇帶來意外收獲:在王充《論衡》記載中,當時民眾普遍相信劉邦是赤帝之子的傳說,這使劉氏復國獲得神秘主義的支持。
回望這場持續兩百年的德運之爭,表面是顏色、制度的變更,實則是意識形態的重構,但無論如何變更,其實都只跟統治者的利益相關,而不是普通人認為的封建迷信,漢朝的“顏色革命”只是一個例子,而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