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戰(zhàn)火紛飛,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李莊避難,一度窮得吃不上飯。走投無路之際,竟收到蔣介石撥下的30000元。
當時的3萬,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兩百萬。蔣校長為何會給梁林夫婦這么一筆巨款呢?
梁思成和林徽因
事實上,這筆錢是一名“陌生”男子,主動“咬牙”幫他們求來的。
那名男子,便是著名歷史學家、當時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長——傅斯年。
說“陌生”,是因為傅斯年和梁林夫婦,彼此之間并沒有太多交集,頂多算得上點頭之交。
說“咬牙”,則是因為傅斯年脾氣暴躁、嫉惡如仇,人稱“傅老虎”,曾當眾拍桌子大罵蔣介石。如今要請蔣撥款,不得不“咬牙”放低姿態(tài)。
那么,傅斯年為什么會放下驕傲,主動去幫梁思成和林徽因呢?
事情還要從1928年說起。
蜜月歸來,開啟中國建筑新篇
1928年,27歲梁思成和24歲林徽因在加拿大結婚,隨后踏上輪船,前往歐洲度蜜月。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甲板上留影,林徽因初為人妻一臉嬌羞
說是蜜月之旅,其實更重要的目的,是進行西方建筑考察。
因此,他們特意帶上梁啟超寄給他們的北宋建筑技術古籍——《營造法式》
- 在西班牙,他們“日行數(shù)十里,丈量一磚一石”,得出“西方建筑是筋骨,東方建筑是魂魄;筋骨可學,魂魄難求”的結論;
- 在英國,他們目睹當?shù)貙爬辖烫玫男蘅樑c活化,深感中國古建筑保護的緊迫性,發(fā)出“若再不行動,我們的千年木構將湮沒于無知與戰(zhàn)火”的吶喊……
梁思成和林徽因帶著《營造法式》在歐洲“實地考察”的學術精神,讓國內(nèi)的傅斯年忍不住拍手稱好。
當時,傅斯年從《長恨歌》中化用了一句話,非常有意思,叫: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意思就是說,中國要追求真正的復興,不能依靠紙上談兵,而是要“紙上和地下的研究相結合”。
這不就和梁林夫婦的實地建筑考察不謀而合嗎?
那時,傅斯年還未結識梁思成和林徽因,已經(jīng)對這2位年輕的知識分子心生好感。
直到1930年,梁思成和林徽因迫于沈陽戰(zhàn)火,中斷了東北大學建筑系的教學工作,回到北平居住,好巧不巧和傅斯年成為鄰居,彼此這才相識。
只不過,傅斯年和梁林夫婦只相處了極短時間,一轉身的功夫,這對小年輕就全國各處考察去了。
盡管那會林徽因身體并不好。
她前2年到東北大學創(chuàng)辦建筑系時染上肺結核,沒及時回北平醫(yī)治,導致落下病根,時不時復發(fā)。
但她還是堅持和丈夫一起,參加營造學社的田野調(diào)查。
因為當初的歐洲考察,讓她深刻意識到,保護中國古建筑刻不容緩。
數(shù)十年間,梁思成和林徽因深入調(diào)查了我國190個縣的2738處古建筑,留下無數(shù)珍貴的照片和測繪圖稿。
后來,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考察被迫中斷,一路逃難至四川宜賓附近的李莊。
正是在李莊,梁林夫婦和傅斯年再次發(fā)生交集。
按林徽因的話說,傅斯年簡直救了她的命。
絕境下的3萬救命款
從北平到李莊,輾轉近萬里的逃難,梁林夫婦幾乎把家當都丟光了,只完整留下戰(zhàn)前調(diào)查古建筑的資料——數(shù)以千計的照片、實測草圖、記錄等。
對他們來說,這些資料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但是,人總是要吃飯的。
在李莊,營造學社的經(jīng)費中斷,他們一度窮得揭不開鍋。
雪上加霜的是,林徽因肺病復發(fā),沒法看病不說,營養(yǎng)還跟不上,病得臥床不起,生命堪憂。
最艱難的時候,梁思成甚至把衣物拿去典當,才勉強換來幾天的糧食。
有一天,梁思成感慨地對孩子說:“等將來勝利了,一定要美美地喝上一頓番茄蛋花湯。”
梁思成
當時傅斯年也在李莊,聽聞林徽因病重臥床,心中實在不忍。
人們雖然私下里稱傅斯年為“傅老虎”,但大都服他、尊敬他,因為他向來眷愛學問,愛惜人才。
這一次也不例外。
然而,傅斯年自己也很窮,大冬天連買棉褲的錢都沒有,走在路上經(jīng)常凍得雙腿發(fā)抖。
他實在拿不出多余的錢。
傅斯年
為了挽留林徽因這個才女的性命,素不求人的傅斯年,咬咬牙,主動寫信給朱家驊,拜托他從中協(xié)調(diào),請蔣介石撥款。
為了說動蔣介石,傅斯年在信中特意提到林徽因的成績:
“今之女學士,才學至少在謝冰心輩之上。”
之所以拿冰心作比較,大概是因為那會冰心已經(jīng)在文壇聲名鵲起,而林徽因一直身處偏遠的地方默默做調(diào)查少有認知,放在一起好突出林徽因的優(yōu)秀。
值得一提的是,傅斯年和梁啟超不合,但還是在信中寫道:
“弟于任公,本不佩服,然知其在文運上之貢獻有不可沒者……”
翻譯過來就是,我不服梁啟超,但念及他在文化運動上的突出貢獻,也該幫幫他的后人呀!
為了盡快拿到錢,傅斯年在信中強調(diào)“恐無外邊幫助要出事”。這位耿直學者,還在這句話下面,專門畫了明顯的波浪線。
憑借傅斯年的影響力,不到一個月,梁林夫婦就收到大概30000元。
對肺病復發(fā)的林徽因來說,這可不是雪中送炭,簡直是救命錢!
林徽因躺在病榻上,和兒女在一起
林徽因馬上給傅斯年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表達了自己的不安:
“疾病處殘之階段,體衰智困,學問工作恐已無份,將來終負今日教勉之意,太難為情了。”
事實上,林徽因并不像信上說的“學問工作恐已無份”。
相反,她在生命最后十來年間,和梁思成攜手并肩,為中國建筑事業(yè)做出了莫大貢獻。
中年梁思成和林徽因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在李莊5年,林徽因臥病床上的時間有4年之久。梁思成則因為早年車禍的后遺癥,腰椎不好,也經(jīng)常坐不了,需得躺下。
即便如此,他們也沒閑著。
林徽因躺在病榻上,通讀了廿四史中有關建筑的部分,以及整理早年間田野調(diào)查得來的大量資料,協(xié)助梁思成著寫《中國建筑史》
大部分時候,林徽因都在發(fā)燒咳嗽,梁思成則腰痛難忍。但兩人還是經(jīng)常工作到深夜。
戰(zhàn)火頻起的年代,他們無比珍惜活著的每一秒,迫不及待想為中國建筑事業(yè)多做一點貢獻。
梁思成和林徽因帶病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建筑史》的問世,意味著中國終于有自己人寫的民族建筑史,不再被西方人瞧不起,極大提高了中國建筑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梁林夫婦的拼命,讓傅斯年忍不住感慨:那30000元值了!
有一次,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到李莊考察,看到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的艱苦情況后,感慨地說道:
“這么艱苦的情況下,國外的知識分子早就跑了,只有中國的知識分子在戰(zhàn)火連綿中能在山溝里、在村莊里、在寂寞的地方,一直忍耐著,能耐得住寂寞,犧牲了自己的身體,去做學問、做研究,中國一定會興盛的。”
結語
正如費正清所說,以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等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曾在李莊展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文人精神。
今天,有很多人不遠千里,跑到李莊這個偏遠的小地方。
不是去吃著名的白肉,而是手捧《南渡北歸》,去追憶戰(zhàn)亂年代,那些堅韌學者走過的崢嶸歲月。
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等文人的風骨,不僅深刻影響了那個年代,對當下的國人,乃至未來的子子孫孫,都將有著非常重要的正面影響。
信源:本文主要參考信源如下圖,包含正規(guī)出版書名和作者,以及部分參考內(nèi)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