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方政府代表團組隊竄臺,莫迪想從中國身上“找場子”,卻選了最不該選的地方。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安得拉邦、特倫甘納邦以及卡納塔克邦,這四個邦的地方政府代表剛剛率團竄臺。參加所謂“印度臺北協會”與臺機構舉辦的所謂“投資策略伙伴論壇”。
【印方代表在所謂“投資策略伙伴論壇”上講話】
印方還高調地宣布,印度這次出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邦政府代表團。
臺灣問題的敏感性眾所周知,前些天才是賴清德就職一周年,印度地方政府代表團選擇在這時候竄臺,堪稱一個具有挑釁性的舉動。
印方想用所謂的“投資”“經濟”來掩蓋本次竄臺的性質,顯然是不可能的。這也說明,部分印度人已經在臺灣問題上有了玩火的跡象。
考慮到印度的政治架構,由于這次行動的是4個地方政府,且其中一些邦并不是印度中央政府的基本盤,因此要說整件事情是莫迪等人一手策劃的,可能言過其實。
但是莫迪當局也不可能與此事完全撇清關系。
【印度地方政府竄訪臺灣】
印度與中國也打了這么多年交道了,對于臺灣問題的重要程度和敏感性,新德里不可能不知情。
如果莫迪政府是真心想搞好中印關系,必然會在知曉這件事情的第一時間,就馬上叫停。再不濟,也得向這些地方政府強調,最好全程低調行事,談談生意與合作就行,不要惹出大麻煩。
然而從結果來看,這批印度地方政府代表團不僅竄臺了,而且表現得非常高調。從這里,我們就能一窺莫迪政府的態度。
很顯然,對于這些印度地方政府代表團的做法,莫迪當局就算稱不上縱容,也至少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種做法不僅不會給中印關系帶來任何積極影響,反而會為之增添更多不穩定因素。
而印方之所以這么做,或許能與最近微妙的中印關系聯系起來。
【莫迪此舉釋放了錯誤的信號】
在近日的印巴沖突中,印度面對巴基斯坦的中國武器裝備吃了大虧。這使得在印度國內,一些人連帶對中國產生了不滿的情緒。
他們錯誤地認為,正是因為中國在背后“支持”巴基斯坦,后者才有能力對印度造成傷亡。不然的話,印度對巴基斯坦本能夠取得一場壓倒性的大勝。
有印度軍官還聲稱,在印巴沖突中,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包括衛星圖像在內的情報,這給了巴軍很大的幫助。
這里需要指出,中方已經多次強調,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合作不針對第三國,中國希望看到南亞和平穩定,希望印巴能實現長久的停火。
然而,即便中方的聲明再明確,也架不住有的印度人活在自己的想象里。而他們偏執的看法,也讓本就敏感的中印關系,日前再次出現了波動。
【中印關系最近比較微妙】
此時,4個印度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團組團竄臺,很難不讓人與當前微妙的中印關系聯系到一起。
對于莫迪政府來說,一方面可能想借著臺灣問題,對中國釋放“強硬”信號,以迎合印度國內被煽動的情緒。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面對中國武器吃了虧的印度當局,想趁機膈應一下中國。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意味著莫迪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又一次不太老實了。
另外,臺灣當局近期對印度那邊也有動作。賴清德當局派出了新的外事官員,負責所謂“駐印度代表處”的工作。
臺當局絞盡腦汁地想找“友邦”并不令人意外,關鍵是印度也愿意在臺灣問題上采取一些模糊而危險的舉動。至于印方為什么這么做,曾經的印度駐華大使顧凱杰的一番話或許說出了原因。
【曾經的印度駐華大使顧凱杰】
在他看來,中國是否會以與美國發生正面沖突為代價,用武力改變臺海局勢,是一個印度人“必須討論的合理問題”。他給出的邏輯是,印度即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并在印太地區有著“持久利益”。
他聲稱,無論臺海局勢如何變化,都“必須成為”印度國家安全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印度需要評估任何可能性對印度帶來的影響,印度戰略界和商業也不能認為臺海局勢與印度無關。
顧凱杰不僅當過印度駐華大使,還當過印度外交秘書,是真真正正、曾居于新德里核心權力層、親自制定印度對外政策的角色。
他對臺海局勢的看法,在印度國內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然而,顧凱杰等人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臺灣問題上,印度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反而張口閉口就是“利益”,從一開始就犯下了嚴重的錯誤。
印方如果真的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看清是非曲直,擺正自己的位置,支持一個中國原則,不要在臺灣問題上釋放錯誤信號。如若不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會是印度的最終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