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家鄉古吉拉特邦的集會上,用"要么吃飯,要么吃子彈"這種充滿江湖氣的狠話威脅巴基斯坦,臺下觀眾跟一陣起哄,這一幕在社交媒體上病毒式傳播。看似強硬的“二選一”邏輯,實則是印度政府近期對巴基斯坦“軍事+輿論”雙重攻勢的縮影。
在這場演講集會上,莫迪以強硬的口吻向巴方喊話:
“恐怖主義是你們(巴基斯坦)政府和軍隊的的生財之道。巴基斯坦人民必須站出來結束恐怖主義。過上幸福和平的生活,吃好你們的飯。否則,我的子彈隨時準備好。”
就在莫迪喊話前一天,印度派出的7支“全球宣講團”已分赴32國和歐盟總部,試圖用150頁材料向世界宣傳“朱砂行動”的“勝利敘事”。一邊是外交洗白,一邊是子彈威脅,印度的策略看似矛盾,實則暗合莫迪政府“內穩民心、外塑霸權”的算計。
4月22日,克什米爾發生槍擊事件,莫迪政府以“反恐”為由發起“朱砂行動”,聲稱對巴控地區實施精準打擊。然而,實際戰況遠不如印度宣傳的“碾壓式勝利”,印軍陣風戰機被巴方擊落,殘骸照片被網友瘋傳,甚至逼得法國達索公司私下要求檢查庫存。
事后,印度國內卻掀起了一場荒誕的“勝利狂歡”。新德里電視臺滾動播放“擊落13架巴軍戰機”的動畫特效,軍方智庫拋出“76億美元戰果”的夸張報表,連寶萊塢導演都加入剪輯“熱血宣傳片”。更離譜的是,印度政府將這場自嗨升級為“國家級外交工程”,派出59名政客組成宣講團,計劃用一個月時間“說服世界相信印度贏了”。
宣講團的首站是日本,5月22日,印度代表團帶著PPT和視頻興沖沖拜會日本外相,結果日方只給15分鐘會談時間。團長剛念完開場白,工作人員便暗示“時間到了”。東京街頭的電子屏依舊滾動著壽司廣告,沒人關心印度口中的“反恐大捷”。
類似的冷遇在阿聯酋重演。盡管印度媒體吹噓“迪拜政要熱烈歡迎”,但知情人士透露,阿聯酋官員聽完戰報后僅回應:“我們會研究材料”。這種敷衍背后是中東國家的清醒認知——巴軍主力梟龍和殲-10CE均由中國制造,而阿聯酋空軍正排隊采購同款戰機。
莫迪的“子彈論”看似突兀,實則與印度近期對巴基斯坦的水資源威脅一脈相承。5月初,印度單方面暫停《印度河用水條約》,揚言“巴方休想獲得一滴水”。這種將民生資源武器化的操作,暴露了印度在軍事受挫后的戰略焦慮。
更深層的動機在于國內政治。此時此刻,莫迪需要一場“對外強硬秀”轉移民眾對經濟滯脹的注意力。于是,子彈威脅成了凝聚民族主義的工具,宣講團則成了“印度崛起”的心理安慰劑。
在這場輿論混戰中,最耐人尋味的是中巴的沉默反擊。巴方未高調宣揚擊落陣風戰機的細節,而是派出“和平主張”代表團,聚焦印度將水資源武器化的危害;中國則保持戰略定力,僅通過巴媒間接證實殲-10CE參戰。這種“用事實打臉”的對比,讓印度鋪天蓋地的宣傳顯得愈發蒼白。
當全球網友用開源衛星圖比對印度宣稱的“摧毀目標”,當國際防務觀察站戳破“8架F-16被擊落”的謊言,印度精心編織的敘事正在加速崩塌。達索公司要求驗貨、美國軍火商拒絕背書、聯合國安理會冷眼旁觀……這場“單方狂歡”終將落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