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莫迪政府在中國周邊的動作,開始越發頻繁起來,不僅公然對中國在藏南的常規動作提出質疑,還在中國最在意的地方,做出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動作,直接踩上了中方的紅線。
莫迪
近日,印度卡納塔克邦、泰米爾納德邦等4個邦政府組成的代表團,集體竄訪了臺灣地區。而這也是印度近些年來,派往臺灣地區的,一個最大規模的邦政府代表團。
在這次行程中,印方代表還高調出席了所謂的“臺灣地區-印度投資策略伙伴論壇”。多名臺灣地區的企業代表,也積極參與其中,與印度各邦代表團針對電子產業、電動汽車、資訊科技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合作事項,進行了深入溝通與交流。
本次論壇由“印度臺北協會”主辦,該協會會長葉達夫,還在會上詳細闡述了所謂的“印度的黃金十年”,并分析了當前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潛力和吸引力,以及印度龐大市場所提供的多種投資機會。
賴清德
他冠冕堂皇地表示,這次“空前規模”的印度代表團竄臺活動,必然會進一步深化臺灣地區與印度之間的經貿聯系,并開創“互惠互利”的新篇章。
臺當局則對印方對臺灣地區的這種重視態度,進行了積極評價,聲稱印度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種種優惠政策,都吸引著臺商進行廣泛投資。然而,臺灣地區向來都是屬于中國的一部分,印方沒有任何資格在未經中方允許的背景下,往此地派遣代表團。
如今,中印邊境局勢剛剛出現緩和跡象,兩國也在外交層面,建立了一些初步的互信機制,莫迪卻為了所謂的經濟利益,做出這種動作,無異于向剛剛回暖的中印關系潑冷水,給“臺獨”分子提供不該有的妄想。
中印外長會面
另一方面,對臺當局而言,印度也絕對不算是一個合適的合作對象。畢竟,從此前經驗來看,印度往往口頭承諾多,實際行動少。
在過去幾年,印度在開放市場、簡化投資手續、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幾乎沒有兌現任何承諾,反而層層剝削外來企業,導致許多外資最終只能選擇撤離,印度也因此被稱為“外資墳場”。也就是說,即使臺當局與印度方面達成了合作協議,最終也極有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印方還對中國增補藏南地區部分地名的常規動作,進行了強烈反對,聲稱中方此舉完全是“徒勞”,也無法改變此地“屬于印度的事實”。
中印邊境士兵
對于這種毫無根據的指控,中方直接強調,這是中國主權范圍之內事情,其他國家沒有任何資格,進行質疑和干涉。從莫迪政府的一系列動作來看,印方似乎依然沒有放棄將中國當成“最大假想敵”,致力于給中方“添堵”。
但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對于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在亞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來說,穩定和良好的雙邊關系,遠遠比短期的經濟利益更加重要。對于莫迪政府而言,及時認清這一事實,踏踏實實與中國發展友好關系,才是對印度最有利的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