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青蛇》劇照,圖源:國家話劇院
撰文|米蘭
劇焦編輯部原創
今年年初,觀眾發現,話劇《青蛇》開啟了全國巡演。
《青蛇》是中國國家話劇院和導演田沁鑫的「招牌」之作,又多年未演出。巡演的消息令人興奮——這下大家終于能看上《青蛇》啦!
然而,4月10日,國家話劇院忽然發布關于話劇《青蛇》被侵權的聲明。
聲明中提到,發現有公司未經國家話劇院同意,對《青蛇》進行冒演、AI換臉等違法操作。并且通過虛假宣傳,公開售票,欺騙觀眾。
原來又是「假演出」 !
無獨有偶。2024年,江蘇大劇院也曾多次發布告誡侵權者的聲明,提醒觀眾不要上當受騙,購買非江蘇大劇院出品制作的「舞劇《紅樓夢》」。
因為自從民族舞劇《紅樓夢》爆火之后,「擦邊」江蘇大劇院《紅樓夢》的舞劇、舞臺劇就層出不窮。在無良博主直接盜用江蘇大劇《紅樓夢》視頻宣傳賣票誘導下,很多觀眾已經上當受騙。
其實,說到盜用物料,擦邊原作、移花接木的「假演出」遠不止上述兩例。
2016年,《斯拉法的下雪秀》(Slava’s Snow Show)首次來到中國,反響熱烈,深受成人及青少年觀眾喜愛。
圖源:slavasnowshow.com
之后幾年,各類打著「下雪秀」的演出就開始泛濫。
圖為2024年10月在哈爾濱某劇院舉辦的,直接標注為「斯拉法的下雪秀」的盜版演出。
斯拉法本人及其唯一版權代理機構雙雙對侵權演出發布聲明,呼吁大家尊重原創,打擊盜版,以防被騙。
即使如此,市場上的「假演出」依然防不勝防,觀眾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原本美好的期待變成一場噩夢。今年315,就有觀眾在網上留言:315晚會什么時候能關注一下演出行業?
為什么「假演出」如此猖狂?「假演出」到底能不能好好管一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01 觀眾是第一「冤大頭」
先不說「假演出」對版權方的侵權,不慎買到「假演出」的觀眾,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損失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能否維權成功也是未知數。
2024年9月,用戶購買某文娛公司侵權演出「斯拉法的下雪秀」,要求退款未得到支持。
2024年12月,用戶購買上海某舞團的非江蘇大劇院版本《紅樓夢》,要求退款未得到支持。
在這些維權案例中,「假演出」采用相似的海報、名稱、甚至直接使用原始作品的宣傳素材進行宣傳,導致觀眾在售票平臺購票時可能根本無法分辨。
如此一來,觀眾作為消費者的權益便受到了侵害。
今年5月7日,在解放日報發布的《又有觀眾被騙了!《覺醒年代》《青蛇》等熱門劇目為何總被“套牌”?》文章中,記者就「假演出」侵權問題咨詢了相關律師。
律師 提到 ,當下很多演出門票都是在線銷售,如果平臺或演出方采用容易讓消費者混淆的內容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極有可能構成欺詐消費者, 侵犯 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
這些行為違反了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 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話劇《青蛇》劇照,圖源:國家話劇院
「假演出」采用正版演出的宣傳物料進行虛假宣傳,尚且能被眼尖的觀眾發現進行維權。但實際上,還有很多演出在宣傳字眼上「做文章」,可能都沒有明確的違法行為,最后卻對觀眾造成誤導。比如想買「大悲」的觀眾,買到了「法大悲」…這種情況下甚至都沒地方說理——誰讓自己「誤會」了呢?
另外,對于有些作品,作為觀眾根本無法分辨其是否取得了授權。比如喜歡《La La Land》的觀眾,去了不知名的「愛樂之城」音樂會…
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觀眾成了「假演出」的「支持者」。
而「假演出」除了讓觀眾防不勝防,也讓版權方十分頭痛。
02 「假演出」侵了什么權?
可以看出,侵權者往往采用山寨演出+虛假宣傳的「組合拳」進行違法操作。
「假演出」從內容上對原始作品進行抄襲,如使用相似的劇本臺詞、橋段設計等,則首先涉嫌侵犯原始作品的著作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明確保護舞臺演出作品的著作權。民族舞劇《紅樓夢》和《斯拉法的下雪秀》在其聲明中首先主張的就是著作權。
舞劇《紅樓夢》劇照,圖源:江蘇大劇院
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其實著作權利是一個統稱——其中包括人身權如發表權、署名權,財產權如復制權、發行權、表演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以及其他鄰接權利。
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其實就是侵害了權利所有人的人身權、財產權等。
《覺醒年代》的制作人就向媒體反映,「它們的宣傳視頻、海報用了電視劇《覺醒年代》、話劇《覺醒年代》物料,導致觀眾買錯了票,投訴我們的作品有問題,其實這根本不是上話出品…」
更惡劣的是,肆意侵權的「假演出」仿佛一聲聲「狼來了」,在真演出未及之地,對潛在市場進行「蠶食」。
今年,《斯拉法的下雪秀》即將再次來國內巡演,4月份佛山站官宣后,觀眾在官方賬號下留言:「是真的嗎?」官方只得置頂評論:「是正版演出!」
《斯拉法的下雪秀》也在其國際官網同步了中國各巡演站點。
看劇先留言,因真假難辨… 戲劇觀眾本不該做到這個地步。
雖然「假演出」侵權是不爭的事實,但維權其實沒那么簡單。
03 維權難,助長「假演出」
大家都知道,舞臺演出非常規商品,有其特殊性。比如不可攝影攝像、演出結束后無「實體留存」等。所以即使拿起法律武器,在界定侵權行為、證據收集、甚至對侵權人的約束方面等都存在著執法困難。
以我國首例公共空間表演作品侵權案舉例。
案情的原告方上海勿侖文化,原創制作了公共空間表演作品《尋找牡丹亭》。被告方蘇州某公司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自行制作了高度相似的同名作品,且使用勿侖文化的劇照進行宣傳。
原告表演照片(左)與被訴侵權表演照片(右)對比圖
圖源:IP IKnown
但勿侖文化提供的證據僅有不足20秒的短視頻,且視頻中更多展現的是藝術造型而不是表演情節。因此,法院對于勿侖文化提出的戲劇作品的保護主張不予支持。
最后,依據視頻中顯示的提線偶師造型設計,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尋找牡丹亭》其中美術作品所享有的復制權。法院判決侵權方賠償勿侖文化經濟損失20萬元、維權合理開支3萬元。
還有更差的情況是,想要維權根本找不到相關責任人。
《覺醒年代》的制作人表示,侵權演出「所有物料都看不到演出方、主創名單,導致我們找不到相關責任人溝通。」
人都找不到,自然也無法拿到賠償。
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綠野仙蹤》劇照
我國首例舞臺演出侵權案——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綠野仙蹤》著作權被侵權。木偶劇院可能至今都未拿到侵權賠償。
案件于2006年宣判,法院判處侵權方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在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萬元,承擔案件受理費15萬零15元。
但媒體報道稱被告一直在「玩失蹤」,判決最終是否被順利執行似乎沒有定論。
04 「假演出」可能無法杜絕,怎么辦?
「假演出」正損害著觀眾和版權方的權益,而且令人絕望的是,「假演出」可能無法杜絕——
《青蛇》來自民間傳說,《紅樓夢》的原著是公域領域作品,《覺醒年代》取材于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就這些劇目而言,無法禁止其他人創作相同主題的作品,或者使用相同的劇目名稱。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是同一題材,如何判定是否抄襲?
百老匯音樂劇《真假公主》(Anastasia)就遇到了這樣的版權糾紛。
2016年12月,法國劇作家 Marcelle Maurette 的繼承人指控即將在 2017 年進軍百老匯的音樂劇《真假公主》抄襲劇作家1952年的同名劇本。
音樂劇《真假公主》的制作人則聲明這部作品以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俄羅斯大公爵夫人阿納斯塔西婭(Anastasia)為原型,擁有不同的情節、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背景。
然而這一辯稱被法官推翻。法官發現,仔細研讀1952年的劇本和2017年的音樂劇,可以發現兩部作品中都存在一些無法追溯到歷史記錄的關鍵元素。
最終案件未公開宣判,推測雙方達成了庭外和解。
也就是說,即使取材同一原型,仍然可以根據其中虛構或加工創作的部分進行比對。「假演出」不要妄想渾水摸魚。
目前侵權話劇《青蛇》可能畏于國家話劇院的「震懾」而取消了演出,在購票網站已經搜索不到演出信息。但在大麥搜索「覺醒年代」關鍵詞,依然可以搜到《覺醒年代之新青年》《覺醒年代之黎明初見》《紅色覺醒年代》等演出。不明所以的觀眾可能依然會「誤購」。
其實,即使內容未抄襲,在名稱、標識方面打「擦邊球」仍然涉嫌違法。
在揚子晚報2024年發布的《 打擊“高仿舞臺劇”不能只靠網友“避雷貼” 》報道中,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改編電視劇《覺醒年代》,要先得到劇作方授權。
若有舞臺劇未經許可,直接以「覺醒年代」為名,或搭配與電視劇強相關的標識,可能讓公眾混淆,構成不正當競爭。
除了法律,戲劇圈的「團結一致」也可有效遏制抄襲。美國紐約的專業戲劇圈,通過非正式的規范如行業聲譽制裁、不雇傭抄襲者等可以有效保護知識產權。
《覺醒年代劇照》 圖源: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假演出」發生在「戲劇」這塊精神凈土,真讓人唏噓。
它打著原作的幌子粗制濫造,把走進劇場即將「入夢」的我們,瞬間拉回這個「破爛」的現實世界。比謀取訂單票款更過分的,它打碎的是我們本該在劇場里「做夢」的權利。
而這種看似損人利己的行為,最后傷害的可能是整個行業——因為如果參與者收回「感情」,這個行業再也無法「造夢」。
對于「假演出」,版權方、劇場、票務平臺、監管部門、觀眾等都應提高警惕,拒絕違法行為。好演出才能走得更遠。
發布被侵權聲明后,國家話劇院宣布復排話劇《青蛇》
大家有被「假演出」欺騙的經歷嗎?分享出來一起避雷吧!
參考資料:
1.《遭換臉冒演!國家話劇院緊急發聲》,南方都市報,2025年
2.《又有觀眾被騙了!《覺醒年代》《青蛇》等熱門劇目為何總被“套牌”?》,解放日報,2025年
3.《打擊“高仿舞臺劇”不能只靠網友“避雷貼” 》,揚子晚報,2024年
4.《首例舞臺作品侵權案宣判木偶劇院將獲50萬賠償》,北京娛樂信報,2006年
5.《典型案例丨全國首例公共空間表演作品侵權案解析》,上海文聯,2024年
6.Copyright Case Against Broadway Musical ‘Anastasia’ Moves Forward, Steve Brachmann, 2018年
7.Intellectual Property Norms in American Theater, Kelly Gregg, 2021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