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松濤 通訊員 王傳帥 管曉茹
“現在不光能在家門口吃上熱乎飯,代表們還定期來問俺們意見,連俺愛喝的紅薯粥都加進菜單了。”5月20日,在臺前縣打漁陳鎮殷廟村老年助餐點,65歲的王秀蘭端著熱騰騰的飯菜,笑得合不攏嘴。這份暖胃又暖心的幸福背后,是臺前縣人大常委會以“小切口”做實監督“大文章”,推動老年助餐服務提質增效的生動實踐。
變“群眾呼聲”為“監督清單”
當前,臺前縣60歲以上老人有6.03萬人,老齡化率達到16%,獨居、空巢老人“做飯難、吃飯愁” 問題日益凸顯。老年助餐服務既是解決老人“吃飯難”問題的有效手段,還是丈量一座城市民生溫度的“標尺”。
今年,臺前縣人大在做好去年養老服務三級聯動后續監督的基礎上,聚焦老年人就餐實際困難,緊盯老年助餐選址是否科學、資金保障是否到位、運營體系是否長效、食品安全把控是否到位等問題,創新構建“1+7+N”監督體系,成立由主任領銜的工作專班,將全縣劃分為11個監督網格,7名人大縣級領導帶隊,通過“四不兩直”監督法,直插基層,問需求、問困難,聽建議、講政策,看價格公示、看就餐記錄、看補貼落實,共排查梳理問題清單4類12項,精準破譯老人用餐需求密碼,推動政府把“關鍵小事”辦成“民生大事”。
從“等建議”到“找問題”?
今年以來,縣人大常委會橫向探索建立“五維協同”監督機制,即“人大+縣委縣政府督查服務中心+民政+市場監管+消防安全”五路并進、同頻共振,督促政府打造幸福餐、安全餐、舒心餐。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實行“一周一調度、一月一總結”,推動老年助餐服務工作由“單兵作戰”向“系統集成”轉變。縱向深化鄉鎮(街道)人大聯動機制,針對農村助餐基礎薄弱問題,運用專題調研、跟蹤問效等方式,督促開展更貼民意的助餐服務。
“要想把助餐服務真正辦到群眾的心坎上,必須摸清全縣老年助餐服務如何更加貼近群眾需求……”5月9日,臺前縣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在縣委召開的老年助餐專題研究部署會上表示。
把好事兒“辦到群眾心坎上”,他們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針對黃河灘區遷建小區無助餐點的問題,積極引入第三方參與,利用閑置商業門面房,無償提供場地或適當減免租金等政策,推動黃河家園長者食堂啟動建設。
侯廟鎮老人向開展萬人問卷調查的代表反映,希望可以在助餐點吃到手搟面這些家常菜,如今各助餐點的菜單上都推出了“家鄉味道”的特色餐。
打漁陳鎮代表聯絡站通過“餐桌上聽民聲”活動,收集到老人反映“糖尿病人在助餐點就餐難”問題,推動助餐點增設控糖專用餐……
以“監督護航”促“惠民實招”
“掃一掃,飯菜問題全知曉!”在臺前縣各助餐點,醒目的人大代表監督二維碼,成了老人反映訴求的“直通車”。
臺前縣以覆蓋全縣的人大代表聯絡站(點)為平臺,以“五步工作法”為抓手,組織省、市、縣、鄉四級人大代表擔任助餐服務監督員,主動深入老年食堂、助餐點開展調研,緊盯助餐點建設運營管理、食品安全、創新助餐模式等關鍵環節,每周體驗一次用餐、每月參加一次幫廚、每季組織一次餐桌議事會,聽取群眾心聲,梳理問題清單,推動老年助餐服務形成“一鄉一品”。
在人大聯動監督工作的助推下,該縣已建成的60個老年助餐點服務模式越來越出新出彩——
打漁陳鎮創新“時間銀行”激勵低齡老人參與助餐志愿服務活動,讓“老有所為”賦能“老有所養”;城關鎮組建由機關黨員、干部職工組成的春暉志愿服務隊,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攙扶、引導就座、介紹菜品等貼心服務;馬樓鎮探索“流動助餐”新路徑,設立覆蓋全鎮45個行政村的流動助餐點,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吳壩鎮構建 “1個中心食堂+ 7個助餐點+37支志愿隊”三級網絡服務體系,推進老年助餐服務與志愿服務深度融合;后方鎮盤活王樓村小吃街閑置公房,打造“助餐+志愿”融合服務中心,打通老年助餐服務“最后一公里”。
如今,走進臺前縣各老年助餐點,干凈整潔的用餐環境、營養均衡的“長者套餐”、貼心周到的志愿服務,讓老人們感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更令人欣喜的是,人大代表持續跟進服務質量,通過設立“助餐服務意見箱”、群眾“碼上說”助餐代表“馬上辦”等方式,確保助餐服務始終“暖胃更暖心”。
“群眾關切在哪里,人大的監督觸角就延伸到哪里。”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楊艷虹表示:“我們將繼續發揮人大職能作用,讓老年助餐服務成為溫暖民心的‘幸福工程’。”
審核:張松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