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在俄日爭議島嶼北方四島附近海域突發實彈射擊訓練,短時間內打出66發機槍彈與2發照明彈,接近一箱彈藥,戲劇性的是,射擊持續一小時后,日方以“未提前發布航行警告”為由緊急叫停。
這一事件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日本方面動作激烈卻戛然而止,俄羅斯則以沉默回應,其沉默的“震耳欲聾”背后,折射出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與戰略算計。
行動下的戰術試探與程序漏洞
據日本《讀賣新聞》及塔斯社報道,當日11時40分許,日本巡邏艇使用13毫米口徑機槍發射66發實彈并投射兩枚照明彈,直至53分鐘后,北海道海上保安部門才意識到未發布航行警告,緊急叫停訓練。
目前雖未造成人員傷亡或船只受損,但日方承認“違反程序”,承諾加強培訓并調查責任人,然而選擇在俄控島嶼附近實施高密度實彈射擊,且全程缺乏安全預警,這一“失誤”的巧合性引發諸多質疑。
同時這一失誤也暴露出了日本海上安保體系在危機管理上的短板,更引發外界對其軍事行動透明度的質疑。
有分析指出,日本近年頻繁在爭議海域強化軍事存在,此次操作或與政治意圖深度關聯。
日本選擇在庫納希爾島(日稱國后島)西側海域進行實彈射擊,此地為俄日主權爭議核心,而日方雖聲稱“流程疏漏”,卻難掩此舉的政治意圖。
實彈射擊訓練需提前發布航行警告以避免誤傷,作為程序化國家,日本“疏忽”發布警告的可能性極低,因此此次行動更深層的動機,或在于以“演習”為掩護,試探俄羅斯在敏感區域的底線反應。
若俄方沉默,日方或進一步推進動作,但是反之若俄方進行反擊行動,那么日方則可以退為進的聲稱退“誤操作”,而這種低成本的試探手段,既能搜集情報,又可制造外交籌碼。
特別是在烏克蘭危機背景下,日本可借機試圖借俄方戰略資源集中于歐洲之際,以軍事試探施壓,試探俄在遠東的防御底線。
此外配合美國“印太戰略”,強化西南島嶼防御(2025年防衛預算破5萬億日元),此次事件或與美日聯合遏制俄羅斯的海權策略存在隱性聯動。
北方四島的主權糾葛
事發海域位于南千島群島西側,該區域既是俄日領土爭端的核心地帶,也被國際海事組織列為“特別敏感海域”,爭議島嶼的戰略重要性遠超領土面積,日本稱之為“北方領土”,俄羅斯稱其為“南千島群島”。
而北方四島的主權爭議,根源在于近代殖民擴張與戰爭結果的重疊,19世紀中期,日俄通過《日俄和親通好條約》(1855年)劃定千島群島邊界,擇捉島以南歸日本,以北屬俄國。
四島扼守俄羅斯遠東出海口,是寒暖流交匯的漁資源寶庫,更構成對日本北海道的天然地理屏障。
在1875年的《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中,日本以庫頁島南部換取整個千島群島,北方四島自此納入日本版圖。
日俄戰爭后,日本為鞏固了對千島群島的控制,并在二戰期間利用擇捉島作為偷襲珍珠港的軍事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島嶼二戰前屬日本,但是在戰后卻是由蘇聯占領,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控制權,并自1945年蘇聯實際控制至今,而俄羅斯亦視其為“遠東柵欄”。
俄日因歸屬問題至今未締結和平條約,雙方在該海域的軍事對峙與摩擦時有發生,此外該海域生態系統脆弱,屬于“環境敏感區”,對國際航運活動高度敏感。
日本雖在外交上高呼“歸還”,但實際軍事控制為零,近年強化兩棲戰力(如“兩棲機動團”、AAV7戰車與MV-22魚鷹運輸機)的部署,暗藏奪島企圖。
日本主張基于“實際占領”與《舊金山和約》的模糊性,強調北方四島主權,俄方則依據《雅爾塔協定》及二戰結果,堅稱島嶼歸屬“無可爭議”。
蘇聯曾提出有條件歸還齒舞、色丹兩島(1956年),但日本要求四島全歸,談判破裂,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期,俄羅斯甚至提出“出售”島嶼的方案,因日本財力與國內輿論壓力未能成行。
現在的日方在未預警情況下實彈射擊,不僅加劇了地區緊張,更是在對海洋生態構成潛在威脅,外長拉夫羅夫曾強調,日方需承認二戰結果(即四島屬俄)才有談判基礎。
2024年日俄曾基于1956年《日蘇宣言》(承諾移交兩島)重啟談判,但俄方明確“移交非義務”,需具體談判。
當前日本在資源、軍事部署均處劣勢,其激進試探或加劇俄警惕,而俄羅斯的沉默,實為以靜制動,等待日本在戰略耐心耗盡后的下一步動作。
地區緊張的進一步升級
此次事件帶來的風險遠未終結,日方程序疏漏可能危及國際航道安全,若未來類似失誤導致意外沖突,將直接威脅東北亞海上秩序。
同時南千島群島周邊生態對軍事活動高度敏感,實彈射擊產生的污染與噪音或對漁業資源、瀕危物種棲息地造成不可逆損害。
以及俄日和平條約談判本就因島嶼問題停滯,此次事件或進一步固化雙方對立,加劇區域政治僵局。
未發布航行警告的實彈射擊在國際海事規則中屬嚴重違規,從技術層面看,或為內部協調失誤;但從地緣政治視角分析,此舉可能被解讀為對俄羅斯的“隱性挑釁”。
近年來,日本頻繁在爭議島嶼周邊加強軍事存在,此次事件是否與日本政府試圖強化主權主張相關,亦或僅為訓練事故?
同時日方“事后補救”的姿態與俄方暫未抗議的沉默,折射出雙方在敏感問題上的博弈策略,日本試圖“小動作”試探底線,俄羅斯則可能以靜制動,保留外交反擊空間。
盡管俄方暫未抗議,但日方此舉可能加劇雙方對立,南千島群島作為日俄關系的“火藥桶”,任何軍事行動都可能觸發連鎖反應。
而此外日本的誤操作凸顯其在敏感區域軍事活動的風險管控不足,若未來類似事件導致意外沖突,將對地區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結語
從“失誤”到“挑釁”,日本巡邏艦的實彈射擊事件撕開了爭議島嶼的復雜利益網,日本巡邏艇的實彈射擊事件,既是程序疏漏的偶然失誤,也是地緣政治角力的必然產物。
在領土爭議與大國博弈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強硬姿態”與風險控制,成為日本必須面對的難題,而國際社會亦需警惕,地區緊張情緒的累積或為東北亞安全格局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