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多哈世乒賽落下帷幕,中國乒乓球隊以4金1銀2銅的成績收官,盡管延續了女單、女雙和混雙的傳統統治力,但男雙項目的“歷史性潰敗”以及年輕選手的起伏表現,讓這場勝利背后多了幾分隱憂,賽后,中國乒協主席王勵勤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以“感謝、總結、反思”為基調,重點提及三名隊員:王楚欽、王曼昱和蒯曼,而對身兼三項卻顆粒無收的“00后新星”林詩棟雖未點名評價,但其話語中的潛臺詞引發外界熱議
王勵勤在總結中多次強調王楚欽的突破意義:“王楚欽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了個人突破,也為男隊拿下這枚寶貴的金牌,為洛杉磯奧運周期增添了信心。”這一評價不僅是對其個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對男隊未來核心地位的確認!
本屆世乒賽,王楚欽的突破堪稱史詩級:他先是與孫穎莎搭檔混雙實現三連冠,追平歷史紀錄;隨后在男單賽場連續逆轉強敵,決賽以4-1力克巴西名將雨果·卡爾德拉諾,成為首位“00后”世乒賽男單冠軍、國乒史上首位左手持拍的單打冠軍,更值得關注的是,他在關鍵分上的心理抗壓能力,從0-2落后法國選手高茨時的“換衣戰術”調整,到決賽中發球輪次的精準控制,展現了從“頂尖選手”到“王者”的蛻變;王勵勤的贊譽背后,是對男線青黃不接現狀的清醒認知,巴黎奧運后,國乒男隊進入新老交替期,馬龍淡出、樊振東遲遲不歸,而外協會選手如雨果、張本智和等沖擊力加劇,王楚欽的奪冠不僅延續了男單11連冠的輝煌,更在外戰壓力下證明了中國男隊的韌性
王勵勤特別提到女雙冠軍組合王曼昱/蒯曼,稱“像女雙的這個王曼昱和蒯曼,特別是蒯曼,第一次在世乒賽當中獲得了女雙項目的金牌,也是非常不容易”,21歲的蒯曼首次參賽便與王曼昱搭檔,以全程未失一局的戰績奪冠,被視為國乒女雙傳承的標志,然而王勵勤接下來的一番總結,卻指向了另一位備受矚目的新星:林詩棟
作為國乒重點培養的“00后”核心,林詩棟身兼男單、男雙、混雙三項,卻在本屆賽事中高開低走:男單止步八強內戰,混雙和男雙均折戟1/4決賽,尤其是男雙組合(搭檔林高遠)的失利,直接導致國乒自1975年以來首次無緣世乒賽男雙獎牌,王勵勤直言“雙打的研究和配合亟待加強,這次世乒賽看到了我們成功的地方,但也看到了我們的不足,我們的年輕運動員在大賽當中的綜合能力跟自身的實力來說,今后還是有待加強的。”雖未點名,但矛頭直指林詩棟的短板,盡管其單打技術已達頂尖,但雙打中的默契度、戰術執行力和關鍵分處理仍顯稚嫩,這種“對照式評價”背后,是國乒對洛杉磯奧運戰略的考量,2028年奧運會將恢復雙打項目,兼項壓力陡增,而林詩棟作為“三線主力”的試驗并未達到預期,王勵勤的發言既是對其潛力的認可,亦是對其短板的警示
林詩棟的世乒賽之旅可謂“冰火兩重天”,賽前,他以世界男單、混雙排名第一的身份被寄予厚望,男單首輪橫掃皮切福德、混雙搭檔蒯曼速勝晉級,一度展現“三線沖冠”的勢頭,然而,隨著賽程深入,體能分配與經驗不足的問題逐漸暴露:混雙1/4決賽中,他在關鍵局連續失誤,被日本組合逆轉;男雙對陣中國臺北組合時,與林高遠的配合生疏導致戰術脫節,這些失利暴露出年輕選手的共性難題,技術全面性有余,但大賽穩定性不足,王勵勤提到“年輕隊員在大賽中的綜合能力有待加強”,恰是對林詩棟“暴力弧圈”打法單一、戰術應變不足的間接批評,不過,從積極角度看,多線作戰的經歷本身已是寶貴財富,正如王勵勤所言,“比賽鍛煉價值大于結果”,林詩棟的挫折或許正是其邁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談談我的個人看法,王楚欽的崛起為男隊注入了強心劑,但其“單核驅動”模式能否持續?女隊的孫穎莎、王曼昱雖形成“雙保險”,但陳幸同等中生代的斷層風險不容忽視;另外對于林詩棟等年輕選手,輿論應給予更多包容,他們的成長軌跡注定伴隨起伏,而國乒的“傳幫帶”機制需更具針對性,例如,為蒯曼搭配王曼昱這類經驗豐富的搭檔,或許值得推廣至男雙項目,以加速年輕選手的成熟,此外,雙打組合的固定化、技戰術研究的精細化,將是應對奧運新規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