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土并不小,對運輸機的戰略需求較高。尤其對于高原補給、前線投送等任務來說,已有的運輸機根本不夠用。
目前,印度手上只有17架老舊的蘇聯伊爾-76運輸機。這些用了將近40年的老古董,大多處于快散架的狀態。不僅故障率高,維修成本也高昂,因此也是到了不得不換的地步。
雖然后面又買了11架美制C-130J,但其定位是戰術運輸機,替代不了伊爾-76這種巨無霸,所以印度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一批新運輸機。
那印度接下來會選擇采購哪款?運-20是否會被印度收入囊中?
俄羅斯伊爾-76-90A運輸機
其實印度目前的選項,大概率只有4種:即俄羅斯的伊爾-76-90A,美國的C-17A,歐洲的A-400M,以及中國的運-20。至于這四種運輸機表現如何,接下來咱們就一一進行分析。
先說伊爾-76-90A。該運輸機的最大載重為50噸,可搭載126-145名傘兵,或者200-225名士兵。從性能上來看,也算是運輸機界的佼佼者。
只不過,在缺點這塊,伊爾-76-90A也是不容忽視。和舊款一樣,伊爾-76-90A的貨艙還是那么的小,許多重型坦克根本塞不進去。
此外,伊爾-76-90A的價格還死貴,一般是1.3億美元起步。最關鍵的是,由于俄烏戰爭拖累產能的緣故,以至于伊爾-76-90A的交付特別的慢。
可以說,伊爾-76-90A這款運輸機,雞肋不是一般的多。在這種情況下,印度采購伊爾-76-90A就顯得有些猶豫不決了。
美國C-17A運輸機
其次就是美國的C-17A運輸機。這款運輸機的性能還算不錯,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65噸,最大載重是77噸,整架飛機堪稱空中巨無霸。
雖然它大,但它跑的也快,其最大速度可達830公里/時,最大航程為11600公里。
最關鍵的是,C-17A還有短距起降的能力。它不僅能在2公里長的跑道上的起飛,還能利用推力反向器,在900米長的跑道上降落。
可以說,在運輸機作戰這塊,C-17A絕對是王牌中的王牌。
只可惜,這樣一款王牌運輸機,早在2015年的時候就已經停產了。即便是二手市場,都很難窺見其一絲蹤跡。因此印度就算再喜歡C-17A,如今也只能是望洋興嘆了。
歐洲A-400M運輸機
說完了C-17A,咱們再來說說歐洲的A-400M。這款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41噸,載重37噸,相當于C-17A的一半。
它能搭載2架阿帕奇直升機,或者1門M109A6自行榴彈炮。如果運人的話,可以運送116名士兵。按照歐洲生產商給出的說法,A-400M完全就是短小精悍的全能戰士。
只可惜,這款全能戰士的缺點,也是無法忽視的。其中最大的一項缺點就是,貴且故障多。
從有關資料來看,A-400M單價高達3.5億美元以上,比F22和F35都貴。而且這款運輸機還多次發生墜毀事故,老顧客德國、西班牙都想退貨。
可以說,在運輸機這塊,歐洲A-400M的風評基本上跌到了新高度。對于這種的飛機,印度自然是猶豫再三。
最后就是中國的運-20。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咱們的運-20能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其中的政治原因,大家懂得都懂,這個后面咱們再詳談。
日本C-2是最后的選項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以上四款運輸機都不行,那印度又該選哪款呢?這時候日本的C-2運輸機,便作為最終備胎登場了。
C-2是日本川崎重工研發的中型運輸機,其研發目的就是為了用來取代老舊的C-1。只不過,由于C-2的單價高達1.6億美元,載重卻只有36噸,因此性價比并不咋地。
按照某些軍迷的說法,與其買C-2,還不如加點錢,直接買一架二手C-17,人家至少能載重77噸。
更何況,在售后方面,日本的飛機也無法保障。由于日本武器出口法律嚴格,因此許多軍工產品的售后支持很可能會跟不上。
萬一到時候飛機出問題了,印度人還得自己維修,至于修著修著飛機會不會掉了,那就聽天由命了。
總的來說,目前的運輸機,一共分為以下幾個梯隊:美國的C-17自然排第一,俄羅斯的伊爾-76勉強排第二,至于日本的C-2和歐洲的A-400M,則排到了老三的位置。
運-20究竟有多強?
歐美日俄都排完了,那咱們的運-20呢?它排第幾?其中從性能上來看,運-20妥妥的排在第一梯隊。
為什么這么說呢?要知道,運-20的載重高達66噸,航程長達8000公里,這番指標直逼C-17。
其4.5米寬的貨艙,能輕松塞進99A主戰坦克、紅旗9防空導彈,以及直20直升機等重型裝備。相比之下,日本的C-2就塞不了主戰坦克,只能塞一些輕型裝甲車。
最關鍵的是,運-20它便宜。雖然運-20的性能和美國的C-17差不多,但前者只需要1.8億美元,而后者則要價3億美元。如果是你,你選誰?
所以說,在這場運輸機競售大賽上,咱們的運-20取得了完勝。
中國會賣運-20給印度嗎?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問了,既然運-20這么好,萬一印度過來采購,咱們會賣給他們嗎?
還是那句話,售賣的可能性極低。首先,中印的地緣關系并不和諧,許多地方都存在爭執。尤其是藏南一帶、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更是來回拉扯。
印度不斷在周邊修哨所蠶食我國邊境,而我國則不斷拆哨所,破除印度的邪功。就這樣的鄰里關系,大家覺得這飛機還能賣的出去?
此外,印度已經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國,組建了QUAD四方聯盟,也就是軍迷口中的“亞洲小北約”。
印度擺明了要和其他人聯手,扼制的中國崛起,咱會把運-20賣給他?給敵人送子彈?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其次,咱們的核心軍工技術,也是絕對不能泄密的。如果是早期運-20,用的俄制D-30發動機,那倒是無所謂。反正推力小,油耗高,賣了就賣了。
但如今的運-20,早已換裝了國產渦扇-20發動機。不僅推力達到了14噸,它還更加省油+航程更遠。這等傳家寶,萬一印度拿過去逆向仿制,我們咋辦?
要知道,印度的布拉莫斯導彈,就是仿制俄羅斯導彈做出來的。但凡印度拿到點真家伙,說不定真能模擬個七七八八。
第三,跟印度做生意,也確實不靠譜。按照網上流行的說法:“印度能給定金,決不會給尾款”。
熟悉印度外貿的小伙伴都知道,如今的手機、建廠、造車、高鐵等領域,印度可以說是宰了無數的合作伙伴。不是殺豬盤就是凍結資金,硬是把對面整的服服帖帖。
之前印度找俄羅斯買航母,付款時還是趁著盧比貶值的時打錢的。可見,在做生意這塊,印度是出了名的萬年坑貨。
就這樣的坑之傳統,你敢把運-20賣過去?萬一咱把飛機賣過去收不到錢,或者收一堆廢鈔咋辦?所以說,運-20出口印度這種事,成功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也正是由于買不到好運輸機,因此印度只能從矮個子里挑將軍,先用日本的C-2試試水。
實在不行的話,再去二手市場,看看能不能買到C-17的翻新機。亦或者是捏著鼻子,繼續采購老舊的伊爾-76。總之,在買飛機這塊,印度也只能是劣中選優了。
中國運輸機漫漫史
從印度看中國,大家也能明白,國產武器的自主化是多么的重要。
遙想當年,咱們的運-5,仿制的就是蘇聯的安-2運輸機。這款運輸機完全依賴蘇聯的圖紙,就連螺絲釘都是進口的,渾身上下沒一處國產的氣息。
當時中蘇交惡,蘇聯撤走專家以后,運-5就連維修都成了問題,其尷尬之處可見一斑。
到了90年代,我國仍舊造不出大型運輸機,因此只能從俄羅斯購買伊爾-76。
面對我國迫切的采購需求,俄羅斯直接坐地起價,剛剛簽好的34架訂單,突然就漲價40%。不僅漲價,還延期交付,直接把當時的我國代表氣的臉紅脖子粗。
最關鍵的是,這批伊爾-76還是二手的,屬于蘇聯老庫存里的翻新貨。不僅故障多,性能差,操作界面也比較原始。
可以說,那時候咱們的運輸機構建大計,妥妥的透露了兩個字——憋屈。
像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13年。這一年,運-20首飛成功。隨著鯤鵬展翅,翱翔藍天,咱們這才真正做到了揚眉吐氣。
尤其是后期運-20換上國產發動機以后,咱們更是擺了脫國外發動機卡脖子的現狀。到了這個時候,我國的運輸機編隊,便徹底步入自產自銷的行列了。
現如今,我國已有80架運-20服役部隊,年產數量也達10架以上。至于其性能,完全可以與C-17比肩,直接躋身世界一流水準。
可以說,運-20的存在,著著實實讓中國空軍挺直了腰桿。
講到這里也不禁感慨:曾經的我們,為了幾款老舊運輸機,苦心孤詣尋找門路。如今卻已然靠自家產品,打上世界巔峰賽。什么叫大國崛起?這就是大國崛起。
當東方巨龍真正蘇醒的時候,全世界的巨獸們就得準備讓路了。
參考資料:
環球網【人民空軍的“閃亮名片” 運-20何以成為大國重器?】
軍武次位面【運-20與美軍C-17相比孰優孰劣?中國大型運輸機未來如何發展】
科大烽火【新伊爾76年產只有1架?遠遠落后運-20,中國大運輸機已領先俄羅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