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剛出火車站,手機顯示網約車已到達,但眼前只有一片車?!緳C堵在主干道拼命按喇叭,乘客拖著行李箱在車流里穿行,導航定位忽左忽右,電話里雙方扯著嗓子喊“穿藍衣服的是不是你?”“我在白車后面!”。
這可不是段子,而是天津站、廣州南站、合肥南站等大型樞紐的日常。
天津站的世紀鐘本是地標景點,如今成了網約車的“野生停車場”。公交車被堵在回站通道進退兩難,乘客和司機隔著三排車互相揮手,活像上演現實版“迷宮尋人”。
廣州南站更夸張:南站南路高峰期能堵上200多輛網約車,司機們為了省每小時8元的停車費,寧愿在路邊硬扛罰單,乘客被迫上演“百米沖刺”跨護欄找車。
更糟的是單行道場景——落客平臺的匝道口總被違停車輛卡死,司機接單繞三圈,乘客等得冒火,后車排隊的喇叭聲能掀翻屋頂。
看似混亂的表象下,藏著城市規劃的“歷史欠賬”。天津站前廣場十年前壓根沒給網約車留位置,西站新建時又怕停車區加重擁堵;廣州南站的快速接客區明明空著,卻因15分鐘免費后每分鐘收2元。
還有些設計讓人哭笑不得:福州南站的網約車點藏在樹叢后,乘客得橫穿六車道;北京安貞路的導航定位橫跨主輔路,司機怕錯過訂單只能冒險違停。
不過真有城市破了這個死局。成都東站給網約車劃了專用通道,紅綠燈配電子屏實時指引,司機不用再玩“猜謎游戲”;
南通西站在火車站500米外支路設臨時泊位,既躲開主干道擁堵,又讓司機接單不心慌。溫州更狠,直接給合規臨停區開政策綠燈,司機安心等人不挨罰。
這些案例證明,與其和網約車“斗智斗勇”,不如把停車費調成首30分鐘免費,再把接駁點導航精準嵌進打車軟件,司機自然愿意守規矩。
火車站是城市的第一張臉。當拖著大箱子的游客剛出站就陷入“人車混戰”,誰還敢說這里是現代化都市?
既有樞紐得學天津站,把網約車分流到周邊支路“錯峰接單”;新建車站更要學深圳北站,把網約車和出租車分樓層安排,再配上醒目的發光標識。下次您再遇到司機堵在路口罵娘,乘客蹲在花壇上哭訴,或許該問問:這座城市的智慧,究竟卡在了哪個環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