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月,內地電影市場像是被潑了一盆冷水,徹底涼了。
截至5月24號,整個月的總票房才13.12億,連去年同期的25.7億一半都不到,直接腰斬。
要知道,往年五一檔可是能輕松誕生10億級爆款的黃金檔期,今年卻連一部能打的片子都找不出來,唯一的“冠軍”《水餃皇后》上映23天,票房勉強爬到3.63億。
對比去年賈冰的《末路狂花錢》7.81億、古天樂的《九龍城寨之圍城》6.85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更別提2023年馬麗自己的《人生路不熟》狂攬11.84億,2021年《懸崖之上》、2019年《復仇者聯盟4》這些曾經的現象級電影了。
今年的市場,簡直像被按了暫停鍵。
問題出在哪兒?
《水餃皇后》或許得背這個鍋。
這片子雖然連續23天拿了日冠,但票房走勢疲軟,最終能破4億就算燒高香了。
可問題是,這片子成本可不低,網傳制作費1.5億到2億,請了20多個明星,宣發鋪天蓋地,結果票房分成算下來,片方頂多拿1.48億,虧個5000萬都是保守估計。
就算按1.5億成本算,勉強回本,但明星片酬早揣兜里了,制作公司忙活半天,可能連口湯都喝不上。
更尷尬的是,這片子本來是想靠馬麗扛票房的。
畢竟她個人總票房232億,女演員里斷層第一,宣傳時還猛打“首部大女主電影”“票房女王”的旗號。
可現實很打臉,馬麗的票房神話,基本是跟沈騰綁定的。
《抓娃娃》33.27億、《獨行月球》31億,全是沈騰帶著飛;可一旦離開沈騰,像這次的《水餃皇后》,立馬掉到3億級別。
反觀沈騰,自己單扛的《飛馳人生2》33.61億、《滿江紅》45.44億,照樣爆賣。
說白了,觀眾愛的不是馬麗一個人,而是“沈馬組合”的化學反應。
可這片子偏偏不信邪,非要搞“大女主”噱頭,票房不行了又開始賣慘。
路演上馬麗突然訴苦,說自己被網暴,因為和沈騰的CP問題連家人都不敢一起出門。
這話本來是想博同情,結果網友根本不買賬,評論區直接翻車:“片酬幾千萬,出門被圍觀就叫網暴?”
說白了,觀眾早看透了這套“明星不易”的苦情戲。
尤其是《水餃皇后》這種片子,成本2億,特效沒有、大場面沒有,錢全砸明星身上了。
最后拍出來平平無奇,還好意思讓觀眾為明星的“委屈”買單?
其實這背后暴露的是國產片的老毛病,太迷信明星,太輕視內容。
一部電影,明星片酬占大頭,劇本隨便湊合,場景能省則省(比如《水餃皇后》號稱花200萬搭了個香港街景,剩下的錢去哪兒了?),最后全指望營銷和粉絲買單。
可現在的觀眾早不是十年前那么好忽悠了,爛片靠熱搜轟炸就能圈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看看今年五一檔,沒有一部片子能激起真正的觀影熱情,市場冷成這樣,片方是不是該反思了?
回頭看看過去幾年的爆款,不管是《流浪地球》的硬核科幻,還是《你好,李煥英》的真情實感,甚至是《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扎實動作戲,哪個是靠明星硬撐的?
內容不行,再大的腕兒也救不了場。
今年的五月,給所有電影人敲了警鐘,觀眾要的是好故事,不是明星的眼淚,更不是流水線生產的圈錢貨。
如果行業還不醒醒,下一個寒冬,可能連3億的“冠軍”都保不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