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送錦旗
近日,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執行局以“公正與效率”為導向,成功執結一起涉集體財產返還案件,以雷霆速度守護基層群眾合法權益。該案從立案到執行完畢僅用24小時,以“閃電速度”化解歷史遺留難題,獲申請人贈送“公正司法暖人心 高效執行解民憂”錦旗。
案情回顧:集體補償款“卡殼”,司法助力解難題
該案源于2016年某村民委員會原副主任朱某去世后遺留的銀行賬戶內一筆生態公益林補償款歸屬問題引發糾紛。經法院審理查明,朱某生前作為該村委授權代表人開設個人賬戶用于保管林業部門發放的該村民委員會生態公益林補償基金等費用,存折由村委保管,截至2024年12月21日該賬戶內尚有資金412594.85元。2016年朱某去世,受金融管理制度限制,賬戶內資金無法正常提取,集體利益面臨“懸空”風險。法院判決后,村委多次與朱某家屬協商未果后,為挽回損失,該村委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加速度:24小時高效閉環,守護集體“綠色財富”
接到申請后,執行局迅速啟動“涉民生、涉集體財產”案件綠色通道。執行干警第一時間審核材料,確認符合立案條件后即時立案,確保程序無縫銜接;執行法官次日根據生效判決快速鎖定賬戶情況,依法直接裁定扣劃賬戶內存款,并同步協調銀行開通特殊業務辦理通道,確保資金安全劃轉。當日完成扣劃412698元并全額發放至該村委賬戶,全程僅用24小時,實現從“立案”到“回款”的高效閉環。
案結事了:錦旗映照初心,司法公信力“看得見”
案件順利執結后,該村委專程向執行局贈送錦旗,感謝法院“急群眾之所急,以最快速度挽回集體損失”。一面錦旗,既是群眾對執行工作的認可,更是法院踐行“司法為民”宗旨的生動闡釋。
從立案到回款,短短一日間,執行干警用行動詮釋了“司法速度”與“為民溫度”的深度融合。下一步,富川法院將持續以“切實解決執行難”為目標,強化執行力度、優化辦案流程,以高效執行破解群眾“急難愁盼”、用“真金白銀”的執行成果回應群眾期待,讓每一起案件的辦理都成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生動實踐,為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實司法保障。
【2025年第51期】
出品: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供稿:執行局 林喬佑
編輯:甘秋蓮
審核:熊秋霞
公告聲明:本公眾號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