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眼下,潁淮大地上
780.5萬畝進入豐收期
阜陽農村的田間地頭
陸續上演熱火朝天的收麥景象
張天峰/攝
如今在阜陽,農收機械化
聯合收割機上場
可以邊割邊收實在方便
可時間撥回三四十年前
阜陽農村
幾乎還沒有聯合收割機
收麥子全部靠手割完成
手工割麥
是一代代阜陽人的記憶!
割麥、捆麥、裝麥、拉麥、卸麥
堆麥、打麥、揚麥、曬麥
這些操作程序
你是否還記得?
今天,小編借助AI工具
讓曾經的阜陽麥收老照片動了起來
一起重溫兒時的回憶!
酷熱的麥收時節
金黃的麥田里
父輩們佝僂著身子
汗如雨下
一把一把地把麥子割下!
點擊下圖,讓照片動起來
對于,他們來說
麥子,是農村人的全部
一年的辛勞,都在這里
點擊下圖,讓照片動起來
點擊下圖,讓照片動起來
軋麥、揚場……
這些你肯定沒有忘
點擊下圖,讓照片動起來
點擊下圖,讓照片動起來
酷熱的麥場
微風襲來一陣涼爽
用木锨把軋下來的麥粒
迎風拋向空中
借用風力吹去麥糠等雜物
點擊下圖,讓照片動起來
點擊下圖,讓照片動起來
兒時的打麥場
大人的繁忙場
孩子的歡樂場
那就是我們曾經最愛的“蹦床”
這些都是屬于那個時代
阜陽農村娃珍貴的回憶
點擊下圖,讓照片動起來
點擊下圖,讓照片動起來
時光飛逝,我們長大
離開農村,離開阜陽
去大城市尋一片天地!
但父母們
仍守著老家的一畝三分地
如今,麥收已至
不管你能不能放假回家
爸媽在家干農活
頭頂酷熱的驕陽
面對塵土的飛揚,很不容易
打個電話給爸媽
說句:“爸媽,辛苦了!”
來源:阜陽新聞網
微信最新改版
他們說找不到小南姐了
所以……
快為“小南姐”加星標
這樣大家就能第一時間
接收到我們的推送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