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哪吃?哪好玩?關注我們
“咦——
音響怎么突然就沒聲音了?”
日前,
在萬州高筍塘廣場紅光派出所治安崗亭前,
技術人員將一塊電路板和聲音傳感器
“植入”汪大爺的音響,
當音量調高到一定程度時,
原本正常播放的音響突然“啞火”。
幾秒鐘后,
音樂聲又重新響起,
但如果不將音量調低,
那音響就會不斷“罷工”。
這套控噪“神器”叫“舞知音”,
是萬州區公安局紅光派出所
破解廣場舞噪音難題的最新解法。
音響裝上控噪“神器”
廣場舞的音量降下來了
當天18時30分,高筍塘廣場上的音樂聲響起,各大舞團的“舞林高手”自發集結,在周邊散步休閑的一些市民也紛紛下場,跟著節奏舞動起來。讓人詫異的是,雖然數個音響同時響起,卻不再像以往那樣震耳欲聾。
帶來變化的關鍵就在
音響里安裝的這套“舞知音”
廣場舞噪音感知控制系統。
這套控噪“神器”是紅光派出所結合實際聯合重慶三峽學院研發,通過在音響設備上加裝噪音感知控制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然后利用手機小程序對音響設定聲音最高閾值,實現超分貝值自動“熔斷”,5秒后重新啟動。若音量不降至設定范圍內,系統便循環往復進行“斷音”,以此達到對廣場舞音量的限制。
據了解,
該控噪“神器”
今年春節前投入試運行,
目前已在高筍塘廣場、和平廣場、
天仙湖廣場等地安裝了35套設備,
并實現了轄區廣場舞隊監管全覆蓋。
自該設備投入運行以來,
紅光派出所轄區廣場舞
噪音擾民警情大幅下降,
涉廣場舞噪音投訴僅發生2起。
“壩壩舞”跳出“文明范”
噪音治理難題有了更優解
“雖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噪音擾民達到一定程度可以作出處罰,但實際處置起來卻有一定困難,往往只能勸說調解。而且這種被動式的處置治標不治本,民警一離開,音量又上去了,接下來又是反復報警。”紅光派出所民警王賢冬直言,現在隨著該套設備的“上崗”,真正有效破解了廣場舞“限音量”的管理難題。
紅光派出所負責人表示,
“舞知音”的成功運行,
本質上是治理思維的革新,
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服務,
用技術手段劃定文明邊界,
以智慧管理替代生硬管制。
科技溫度融入基層治理,
帶來的不僅是分貝的下降,
更是社會文明的躍升。
來源:平湖萬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