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假期的最后三天,我像一枚被彈弓射出的石子,乘著高鐵從華北平原一路向北,穿過逐漸荒涼的田野和山丘,經(jīng)過長春,最終落在吉林省最東端的琿春市。
琿春,我國唯一中朝俄三國交界的邊境口岸城市,這座被中、俄、朝三國領(lǐng)土包圍的邊陲小城,在地圖上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點,卻藏著令人著迷的地理密碼。
林海雪原
琿春,雄雞的嘴尖。
01
抵達:邊境小城的黃昏褶皺
琿春高鐵站,比想象中要新。
走出站廳時,西伯利亞來的寒風(fēng)立刻給我的眼鏡蒙上一層白霜。等視線重新清晰,我看見站前廣場上立著塊巨大的花崗巖,上面用中朝俄三種文字刻著"東北亞金三角"幾個大字。
幾個穿著厚重羽絨服的出租車司機圍上來,嘴里呼出的白氣在零下十五度的空氣里凝結(jié)成小冰晶。
我擺了擺手,向來接我和朋友的耿先生招呼了。耿先生是琿春一家參業(yè)公司的老總,說話時帶著一點的延邊口音。
"這個點兒到正好,"他一邊幫我把行李塞進后備箱一邊說,"晚上整點琿春燒烤,老帶勁了。"車子駛過琿春大橋時,他指著窗外結(jié)冰的圖們江說:"對岸就是俄羅斯,再往下游走就是朝鮮。咱們琿春人吃個早飯的功夫,就能看遍三國風(fēng)光。"
暮色中的琿春街道,有種奇特的混搭感。
俄式建筑的尖頂與朝鮮族民居的飛檐在視野里交錯,路邊招牌清一色用中朝雙語書寫,偶爾還能看見幾個西里爾字母。
耿先生把我放在一家叫"豐茂烤串"的燒烤店門口,塑料門簾上凝結(jié)的冰溜子有手指那么粗。
02
琿春燒烤:三國交界的煙火氣
掀開門簾的瞬間,混雜著孜然、辣椒和果木炭香的熱浪撲面而來。店里清一色的矮桌矮凳,每張桌上都架著炭火爐架。墻面被熏得微微有點發(fā)黃,上面掛著中朝俄三國國旗,旗角都卷了邊。
"大兄弟,整點咱琿春三寶唄!"
老板娘是位朝鮮族大姐,紅撲撲的臉頰上帶著高原紅。她說的"三寶"是腌制牛肋條、豬五花和當(dāng)?shù)靥赜械?心管"——一種牛血管,切成小段后呈現(xiàn)出象牙般的質(zhì)感。
太猛的食材我自然是不敢消受,我學(xué)著鄰桌的食客,又要了點米酒和朝鮮族冷面。
當(dāng)炭火噼啪作響時,油脂滴落激起陣陣白煙。
隔壁幾個操著朝鮮語言的大叔就著燒酒劃拳,時而爆發(fā)出洪亮的笑聲。我的牛肋條烤得恰到好處,焦香的外皮下是帶著淡淡甜味的嫩肉。
最驚艷的是"心管",烤到表面起泡后蘸著秘制干料,入口竟有類似脆骨的奇妙口感,又帶著臟器特有的醇厚。
"知道為啥琿春燒烤特別不?"老板娘過來幫我翻肉時神秘地說,"咱這的腌料里有俄羅斯的黑蜂蜜,朝鮮的辣椒面,再加上長白山的五味子。"
夜晚,窗外零下十幾度的寒氣與屋內(nèi)蒸騰的熱氣在玻璃上凝結(jié)成冰花,像極了這座城市的氣質(zhì)——在嚴酷環(huán)境中依然熱烈地活著。
03
國境行走:鐵與冰的敘事詩
次日清晨,耿先生準時出現(xiàn)在酒店門口。他的現(xiàn)代SUV里散發(fā)著淡淡的松木香,儀表盤上擺著個小小的俄套娃。
"今天咱們先走中俄線,再走中朝線,下午去防川看三國交界。"他說話時,車窗上的霜花正被空調(diào)的熱風(fēng)慢慢融化。
車子沿著201省道向東行駛,路邊的白樺林逐漸稀疏。
在經(jīng)過三道崗哨后,我們來到了中俄邊境的琿春口岸。巨大的國門像一柄利劍劈開雪原,界碑上的國徽在晨光中閃閃發(fā)亮。
幾個俄羅斯貨車司機正在海關(guān)前排隊,他們厚重的皮帽下露出淡金色的鬢角。
"這就是中俄交界線了。"耿先生指著一根長長的國界線說。突然,積雪的林子里突然竄出只長尾野雞,印象里這種鳥可能俗名叫“飛龍”,它站在界線那邊看了我們一眼,又輕盈地躍入俄境——在這片土地上,動物比人類更懂得如何自由穿越國界。
在中俄免稅店里,貨架上的俄羅斯巧克力、伏特加和望遠鏡擺得整整齊齊。我挑了幾塊俄羅斯黑巧克力,收銀員用帶著東北口音的俄語和俄羅斯顧客交流。
玻璃窗外,兩個國家的國旗在寒風(fēng)中獵獵作響,而室內(nèi)暖融融的空氣里飄著同樣的煙草味。
轉(zhuǎn)道向南行駛約四十公里,景色在冬風(fēng)中驟然變得肅殺。
耿先生停車,指著遠處的鐵橋說:"那就是中朝鐵橋了。"
我們靠近橋頭,圖們江水冰封千里,鐵橋中段那道斑駁的黃線像道陳舊傷疤,將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一分為二。
圖們江發(fā)源于長白山脈主峰東麓,自南向北流經(jīng)我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而后向東北方向流去,最終注入日本海。它全長約 525 公里,流域面積達 33,168 平方公里 ,其中510公里是中國與朝鮮的界江,其余的15公里是俄羅斯與朝鮮的界江,在前方沿江而下15公里、直線距離9.8公里處便是日本海。
遙遠的看向朝鮮那邊的哨所,似乎有人影在踱步,但又看不清。對岸更遠處山脊上有道蜿蜒的痕跡,那是朝鮮的邊防公路。
再遠處,幾縷炊煙從低矮的村落升起,在灰白的天空下細若游絲。
橋下的冰面上留著雜亂的腳印,不知是動物還是人類的蹤跡。
04
三國交界:地理的魔術(shù)時刻
午后陽光最盛時,我們抵達了防川。
這個位于中俄朝三國交界處的區(qū)域,沿途不少地方已經(jīng)開發(fā)成景區(qū)。
耿先生熟門熟路地帶我登上龍虎閣觀景臺,變戲法似的掏出個軍用望遠鏡。
龍虎閣觀景臺
這是一個能“一眼望三國”的地方。
鏡頭里,左側(cè)俄羅斯的哈桑區(qū)覆蓋著原始森林,筆直的界河像裁紙刀般將綠色劃開;正前方朝鮮豆?jié)M江市的農(nóng)田里,幾個黑點似的人影正在勞作;而腳下中國的柏油馬路一直延伸到觀景臺,路邊"祖國在我心中"的標(biāo)語鮮紅奪目。
三種截然不同的地貌在此交匯,被"土"字形的界碑定格成永恒的地理標(biāo)本。
在這個位置,可以俯瞰圖們江、俄朝鐵路大橋,遠眺朝鮮豆?jié)M江里和俄羅斯哈桑鎮(zhèn),天氣晴好時甚至能望見日本海。
在哨所旁,我遇見個二十出頭的邊防戰(zhàn)士。這個四川籍的小伙子說話時總不自覺摸著槍帶:"剛來時覺得荒,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夜里看對岸的燈光特別哲學(xué)。"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朝鮮境內(nèi)的山坳里確實亮著幾星燈火,微弱得像是隨時會被黑暗吞沒。
回程路上,耿先生特意繞道帶我去參觀華瑞參業(yè)的人參加工廠。穿過消毒通道后,我們進入了恒溫恒濕的地下酒窖。數(shù)千株人參在酒缸里靜靜泡著,它們的根須像老人的手指般虬結(jié)。
"咱們琿春的人參,根須都得朝著俄羅斯方向長。"技術(shù)員小樸開著玩笑。
在加工車間里,我目睹了人參從清洗、分揀到加工的全程。最震撼的是烘干室,上百根六年生人參在特制烘箱里慢慢失去水分,漸漸呈現(xiàn)出玉質(zhì)的通透感。"好參要經(jīng)歷九蒸九曬,"老師傅用長滿老繭的手翻動著人參,"就像咱們邊境人,經(jīng)得起折騰才出味道。"
一個據(jù)說是中國最大的木質(zhì)酒醢,里面全是浸泡了大幾十年的人參。
05
歸途:邊境線上的頓悟
第三天清晨,我獨自漫步在琿春的早市。
朝鮮族阿媽妮的泡菜攤挨著俄羅斯商販的蜂蜜柜臺,空氣中飄著大醬湯和列巴面包的混合香氣。在賣明太魚干的攤位前,我遇到了燒烤店的老板娘,她正用流利的朝鮮語和俄語幫顧客當(dāng)翻譯。
"在琿春住久了都這樣,"她笑著把魚干裝進印有三國文字的禮品盒,"舌頭比國境線靈活多了。"結(jié)賬時她執(zhí)意送我包五味子茶,"解膩的,你們關(guān)里人吃不慣咱這的油腥。"
回程的高鐵上,我翻開在免稅店買的俄文詩集。窗外,中俄朝三國的土地在雪霧中漸漸模糊。
行李箱里裝著朝鮮泡菜、人參切片和明太魚干,這些味道終將成為記憶的坐標(biāo)——關(guān)于國界如何劃分土地,卻永遠無法阻隔生活的熱氣騰騰。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zhèn)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zhèn)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zhèn)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guān)注一下“鎮(zhèn)江風(fēng)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