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1995年)出土一件極具神秘色彩的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
這件文物的7重巧合性(見前文《》),哪怕再堅定的唯物主義者,都得有點懵圈,不得不相信這個祥瑞的“讖語”。
我們也有共識,漢唐盛世才是中華民族該有的模樣:強漢、盛唐!而竺可楨大科學家研究5000年氣候變化和王朝興衰歷史,也發現一個驚人的巧合:所有盛世,均在地球暖期!
巧合的是:當今世界氣候變暖,上升1.5°正進入新的暖期。
中華民族主體民族為“漢”,強漢,當今中國正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繼續奮斗,某種意義上就是要重塑“強漢”,這是2000年前老祖宗從血脈傳承給我們的任務。“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個“讖語”,也正是2000年前老祖宗對我們最好的祝愿;天時氣候環境,則也給我們捧場,正在進入2000年前老祖宗那個類似的“暖期”時代。
你說,如此祥瑞,如此天時地利,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堅定信心?必勝的信心!
當然強漢之所以被稱強漢,不是跪出來,妥協來的,而是打出來的;是“寇可往我亦可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口唾沫一口釘干出來的。
怎么打的呢?
結合大模型對歷史資料的梳理,筆者梳理了四點:
一是決策層堅定的戰略決心。當時大漢的主要敵人是匈奴,說打就堅定信念斗到底,絕不下跪求和,堅決清除內鬼投降派,打破“和親政策”的妥協。
二是選賢任能,唯才是舉。不管是漢武帝時的“龍城飛將”衛青,封狼居胥的冠軍侯霍去病,還是漢宣帝時的打下“一漢當五胡”軍事神話,留下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宣言的陳湯,無不是起于底層。
三是臥薪嘗膽,厚實國力。大國博弈,是綜合實力的比拼,衛霍、陳湯等大漢名將不世奇功的背后,是文景之治、孝宣中興累積的厚實國力家底。
四是科技創新,舉國體制。當時最先進的戰力是騎兵軍團,是騎兵相關科技體系。為了彌補與匈奴的差距,大漢采取了官方主導,制定專門機構 “太仆”掌管馬政,在中央和地方都設置養馬機構,如西北邊境設立“牧師苑”,大規模集中養馬;民間激勵, 通過“馬復令”(養馬可免徭役)和法律保護,推動民間養馬熱潮;技術創下,通過引進 大宛“汗血寶馬”、烏孫馬等優良品種,與中原馬雜交改良,提升戰馬耐力和速度; “官方主導+民間激勵+技術改良”三位一體的政策從根本上增強了漢軍騎兵的核心戰斗力,使漢朝具備了與匈奴進行大規模騎兵決戰的能力。
回過頭再看當代,是不是有所感悟?
網友們常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嶺,地一代人,打了三輩人的仗,立國;第二代人,吃了三輩人的苦,壯國;第三代人,加了三輩人的班,富國。
當今世界,什么是2000年前的騎兵軍團呢?或許傳統軍事思維的人會認為是裝甲坦克集群,他們也是高速沖鋒摧城拔寨;可就體系而言,顯然空軍更能符合當時騎兵的地位。沒有制空權,裝甲力量只是被屠宰的羔羊。
當然現代是信息化體系作戰,要贏得制空權,背后本質是芯片的斗爭,一如2000年前的“汗血寶馬”。誰的芯片抗干擾能力強穩定性好,誰的芯片效能高運算快,誰就跟容易獲得制信息權。
一如5.7空戰,巴基斯坦6:0大勝印度的背后,就是高速火箭+氮化鎵芯片的勝利。
所以,人和也在我們這邊。
讖語天時地利人和,必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