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天天趕,芒種不容緩”,老輩人這話在田里就是金規矩。眼下日均溫穩升25℃以上,雨水足卻還沒到澇的時候,正是種菜好時候。
可別小看這十來天的播種期,去年山東聊城劉叔晚播黃瓜,7月高溫一烤,落花率超60%,畝產直接腰斬。
農科院數據擺著:小滿后晚播1天,葉菜類減產3%-5%,這損失誰受得了?咱農民種地,最怕誤了農時,今兒就把7種“搶手菜”的種植經掰開揉碎講。
空心菜是救急好把式,河南周口張大姐試過,小滿后三天播種正合適。
浸種用40℃溫水泡6小時,淺溝直播別太深,20cm行距、1cm淺溝,撒完種薄覆細土。防爛種得挖排水溝,15cm深的壟間溝,雨停就撒草木灰,老辦法防潮挺管用。首次采收后追腐熟糞水,1:10的濃度記牢,千萬別用沒發酵的雞糞,燒了根得不償失。
播種過深超過2cm易缺苗,連作別和空心菜搭,跟蔥蒜輪作能防根腐病。夏黃瓜想掛滿架,河北邯鄲趙師傅的“三水兩肥”法得學:定植水澆透,緩苗水控量,膨瓜水加量。
底肥用羊糞配鈣肥,膨瓜期追鉀肥,開花前3天噴0.2%硼砂溶液,防落花得趕在晴天傍晚。搭架有人字架和網架,人字架通風好但費工,網架省力卻要防倒伏,選對品種也關鍵。
北方旱地選津優401抗白粉病,南方濕熱區粵秀3號耐雨水,因地制宜錯不了?!拔逶虑{,金不換”,可莧菜易得白銹病,湖南李嬸用55℃熱水燙種15分鐘,提前把病害防住。條播行距15cm,間苗后株距8cm,采收留基部2片葉,10天后還能再收一茬。
紅莧菜比綠葉種耐旱,江南梅雨區選圓葉品種,品種對路省心不少。四季豆想多摘,云南王哥有三招:濕毛巾包種子放冰箱冷藏24小時,出芽率能提30%。播種時溝底撒茶枯粉,地下害蟲聞著就跑,結莢期每周噴0.
3%磷酸二氫鉀,防早衰很有效。四川張伯就吃了支架不牢的虧,大風一刮20%植株倒伏絕收,搭架可不能馬虎。
木耳菜要想長得旺,廣西菜農的“三掐法”記心上:主蔓30cm掐尖促側枝,側枝留3葉再掐,現蕾期掐花保葉片。
采收后追施尿素,畝施5kg但高溫天得稀釋,0.
5%濃度防燒根,細節處見真章。豇豆高產得防薊馬,湖北周姐用“黃板+藥劑”:開花前掛20片/畝黃板,初花期噴5%甲維鹽,下午4點后施藥效果好。行距60cm、穴距25cm別密植,采收期每7天澆沼液,防早衰就得勤追肥。
秋葵苗嬌氣,溫差大易僵苗,山東孫叔育苗有訣竅:赤霉素浸種2小時,定植后小拱棚晝揭夜蓋5天?,F蕾期控水蹲苗防徒長,連續陰雨得人工授粉,棉簽掃花蕊雖說麻煩,卻能保產量。各地氣候不一樣,華北平原選耐旱品種,津優黃瓜、紫稈木耳菜就很合適。
江南水鄉重點防澇,深溝高畦種早熟莧菜,排水做好了苗才長得壯。
云貴高原利用溫差種秋葵,品質好能賣上價,氣候優勢得用上。
我個人覺得,老輩傳的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防潮這些土辦法,都是多年經驗攢的寶。但現在也得結合科學,像浸種消毒、合理施肥這些,土洋結合種地才更穩當。
您那兒小滿后常種啥菜?有沒有遇到僵苗、爛根的問題?
留言說說,大家一起出主意。有些種植細節沒提到的,您在田里碰到啥難題,咱評論區接著嘮,互相幫襯才是硬道理。
趕緊趁著這幾天,對照地塊查查種植進度,種子、肥料備齊,別讓農時從指縫里溜走。誤了這茬播種期,后面收成受影響,現在行動起來,秋天才能多收幾筐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