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剛過氣溫就坐過山車,北方多地發布寒潮藍色預警。田里的小麥正拔節抽穗,最怕這忽冷忽熱的天兒。老一輩常說“春寒凍死苗”,去年鄰村就因沒及時防,減產了兩成。
眼下麥苗剛露頭茬,夜間氣溫跌到0℃以下,葉尖都要凍焦。可咋辦?有人說澆點井水就行,有人說得趕緊噴葉面肥。
我蹲田里看了半夜,發現地頭的老槐樹剛冒芽就被凍蜷了,麥苗更經不起折騰。
其實倒春寒防御分三步,早做準備才不慌。
頭一步得看天,天氣預報連續三天低于5℃,就得動手了。第二步是澆水,不過得在寒潮來前兩三天澆,這會兒澆反凍得更狠。有經驗的老張去年用了熏煙法,在地頭堆了些濕草,夜里點起來熏了半宿,麥苗保住了。
但現在不讓隨便燒秸稈,咋辦?
農技站說可以蓋地膜,或者噴防凍劑。防凍劑咋選?別信那些花里胡哨的,就選含磷酸二氫鉀和蕓苔素的,便宜又管用。
還有人擔心噴了藥下雨咋辦,其實看天氣預報,選寒潮來前24小時噴最有效。小麥拔節期本來就需要養分,這一凍根系吸收差,得額外補肥。村里王大爺前年沒補肥,災后麥苗發黃,灌漿期都比別人晚半個月。
現在村里的喇叭天天喊,讓大家去鎮農技站領免費的防凍資料,可別嫌麻煩不去。
我個人覺得,防倒春寒關鍵在一個“早”字,等看見苗凍了再救,損失已經不小了。南方種油菜的這會兒也得注意,雖然氣溫沒北方低,但晝夜溫差大,容易起凍露。油菜葉子薄,沾了凍露就像被燙過,第二天太陽一曬就蔫,得提前噴點草木灰水。
草木灰是老辦法,現在科學說法是能提高葉片表面溫度,還能補鉀肥,一舉兩得。不過提醒大家,噴草木灰水要過濾干凈,別讓雜質堵了噴霧器。再說回小麥,現在還有件事容易被忽略:寒潮過后別忙著澆水,等氣溫穩定了再澆。
去年就有戶人家看苗凍了,趕緊大水漫灌,結果地溫更低,麥苗反而爛根了。農技員說,寒潮后先松土,讓陽光曬暖地溫,再澆小水,水里兌點腐殖酸肥。這些細節要是沒注意,辛辛苦苦干半天,效果還打折扣。
還有個事得提醒,家里有大棚的,這會兒要檢查棚膜,別讓冷風鉆進去。
去年李叔家大棚膜破了沒發現,里面的西瓜苗全凍壞了,損失了好幾千。
現在市面上有種加厚的防霜膜,貴是貴點,但能用三年,算下來比年年換劃算。
最后說個關鍵的,不管用啥辦法,都得盯著天氣預報,手機上的預警別忽略。
鎮里的氣象員每天在村群里發消息,跟著他們的節奏動,準沒錯。
眼下離谷雨還有十來天,只要挺過這波倒春寒,小麥豐收就有盼頭。種地就是跟天斗,咱老輩人傳下的經驗得記著,再加上科學辦法,啥災都能扛過去。
最后給大家列個清單:明早先去田里看苗情,中午前領防凍劑,傍晚前噴完頭遍藥。別等了,現在就把噴霧器拿出來檢查,別到用時掉鏈子,耽誤了護苗大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