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產業興 江豚碧水歡
—航天之光照亮武漢雙柳文旅之路
雙柳:航天新城里的詩意棲居
序章:問津故地的千年回響
長江的晨霧漸漸散去,大別山的輪廓在熹微的晨光中逐漸清晰。武漢市新洲區雙柳街道——這片被歷史厚愛與自然恩賜的土地,正以嶄新的姿態,在時代的畫卷上揮灑自如。兩千五百年前,孔子派遣子路問津,儒家文明的種子在新洲悄然播撒;兩千五百年后,“中國星谷”的航天之光劃破長空,雙柳街道完成了跨越時空的文明傳承。這片土地正演繹著動人的現代寓言:古老智慧與未來科技在此交相輝映,生態美景與工業樂章在此和諧共鳴。
武漢市新洲區委、區政府以戰略家的眼光,實施三大戰略任務,將“航天基地”的科技鋒芒、“問津新城”的文化底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田園風光,交織成一幅新型工業化、高水平城市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獨特發展畫卷。在徐徐展開的這幅圖景中,新洲區堅持交通優先,推進文旅突破,雙柳街道更是圍繞“星谷”“江豚”等超級IP籌謀“十五五”文旅大篇章,以航天產業的“硬核”為骨,以生態保護的“靈動”為魂,勾勒出多元融合的發展畫卷。
星耀蒼穹:航天新城里的詩意棲居
晨光微露,星谷大道如一條銀色的綢帶,在雙柳大地上鋪展開來。這條曾承載“楚天蔬菜第一鎮”農耕記憶的鄉間小道,如今已蛻變為中國商業航天的神經中樞。道路兩側,火箭總裝廠房以流線型的金屬弧面切割天際,衛星研發中心的玻璃幕墻在陽光下折射出未來主義的藍調光芒。夜幕降臨,這些建筑化作光的容器,將科技的光芒傾瀉成地上的銀河,與滿天星辰遙相呼應。
最令人震撼的莫過于快舟火箭騰空而起的瞬間,“一箭四星”的轟鳴如同大地的心跳,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而在這壯觀的背后,是令人矚目的“雙柳速度”——金馬游樂項目從藍圖到動工僅用三十晝夜,燃氣管線改道等“硬骨頭”也在半月內被攻克。這種將航天精度融入行政服務的創新實踐,被企業家們譽為“營商環境的新洲范式”,成為區域發展的金字招牌。
在這片鋼鐵森林中,人文的藤蔓正沿著科技的枝干悄然生長。武船基地內,萬噸巨輪如積木般搭建成型,展現了智能制造的無窮魅力;數字展廳里,即將實現的產業圖景通過技術實現可視化,跳動的數據詩篇生動而具體。這些場景顛覆了人們對科技園區的傳統印象,讓冷硬的金屬有了溫度,讓抽象的數據有了生命。
這里最動人的風景,莫過于完美融合了產業與生活。華翔城居民劉先生的日常就是最好的例證——清晨,他穿著印有航天logo的工裝穿梭于火箭裝配車間,與同事們共同為實現航天夢想而努力;傍晚,他則牽著女兒的小手漫步在香草伊甸園的花園小徑,享受著家庭的溫馨與幸福。這種“十分鐘上班圈”的生活節奏,讓科技精英與市井煙火得以和諧共存,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生活畫卷。
當社區廣場上響起歡快的音樂,悠閑的老農歡快起舞,年輕的工程師帶著孩子玩耍,我們看到了產城人融合的最美圖景。這種跨越年齡、職業和背景的交融與互動,讓雙柳街道充滿了活力與希望,或許這就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生動樣本。
星谷征途:錨定航天第三極
新洲區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吹響了二次創業的號角,激蕩起這片熱土前所未有的發展浪潮。雙柳街道正錨定“中國航天第三極”的目標,在新型工業化賽道上疾馳。億元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如同點睛之筆,喚醒了龍王咀農場和汪鋪、矮林等沉睡的村莊,萬方土地脫胎換骨,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騰退空間宛若徐徐展開的素絹,等待著產城融合的工筆細描與精彩呈現。
立體交通網正編織著城鄉的經絡——毛集至雙柳主干道的改造工程與多條道路動脈,共同構建起黃金路網,為區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交通支撐。基礎設施投資托舉起航天社區體育運營中心的流線穹頂,折射著智慧的光芒與未來的希望。
在這片創新沃土上,武漢大學時空智能研究院的牌匾與武船綠色智能船舶平臺的鋼構交相輝映,如同磁石般吸引著高端人才在此筑巢安家、創新創業。眾多企業研發平臺與高新企業,構建起強大的創新矩陣,為區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億元航天產業基金為航天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將澆灌出一個個具有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企業和項目。
教育版圖的拓展更為未來蓄能——新洲一中航天城校區的瑯瑯書聲,為這座航天新城注入了強大動能與青春活力。這里不僅培養著未來的科技精英,更孕育著新時代的希望與夢想。
生態建設同樣書寫著壯麗的詩篇——環七湖生態走廊的藍圖,在測繪師的圖紙上緩緩舒展、逐漸清晰;江灘公園的前期勘探,正喚醒沉睡的土地、孕育著新的生機與希望。這些生態項目的實施,不僅美化了環境,更提升了城市的品質和內涵,讓雙柳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
建設中的雙柳長江大橋鋼索劃破天際,“天塹變通途”的夙愿終成現實。這不僅極大地改善了區域的交通條件,更為雙柳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讓這片土地在未來的征途中,更加自信從容、勇往直前。
江豚歡歌:長江岸線的生態詩篇
朝霧初散,正在建設中的雙柳長江大橋的斜拉索在晨光中勾勒出金色的琴弦,一群江豚躍出水面,黝黑的背脊如跳動的音符,在長江的蔚藍樂章中譜寫生命的旋律。這片被村民親切稱作“江豚灣”的水域,曾因砂石碼頭的喧囂而失去光彩,如今卻因生態修復重獲新生。長江岸線的整治工程,像一位耐心的畫師,用拆除的吊機作橡皮,以生態護岸林為顏料,使得渾濁的江水重新透亮。
中國科學院的監測鏡頭記錄著這些令人欣喜的變化:江豚在此安家落戶,它們追逐著貨輪激起的浪花嬉戲玩耍,與垂釣者的倒影相映成趣,成為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靈動的見證。這些可愛的江豚不僅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更是雙柳人民守護長江的生動象征。
這場生態覺醒催生了令人驚嘆的文旅創意。這里將建成江豚主題公園,屆時AR觀景臺將科技與自然融合——游客舉起手機對準屏幕,虛擬江豚便仿佛從屏幕中躍出躍入,在真實江面與游客進行一場跨越現實的浪漫邂逅。公園將采用全通透的設計,既是一個科研重地也是一個自然課堂,人們可以近距離觀察豚寶寶戲水的可愛模樣,感受生命的奇跡與自然的偉大。
更令人心動的是沿江村落的華麗轉身。陳路村的老宅院墻已化身靈動的江豚畫廊,從而讓古老的村落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這不僅是一場環保行動的勝利,更是一場全民參與的大地藝術展,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更加珍惜和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江豚是長江的微笑,我們要讓這微笑變成雙柳的表情。”街道環保工作者戚永康這句充滿詩意的表達,揭示了生態文旅的真諦——它不僅是景觀的呈現,更是情感的融入。當暮色染紅江面,游客漫步堤岸看江豚與白鷺共舞,聽古老漁歌與現代船笛交響,這一刻,自然饋贈與人文匠心早已融為一體,難分彼此。在這片水域里,每一朵浪花都在訴說著雙柳人守護長江的動人故事,每一道漣漪都蕩漾著生態與人文和諧共生的智慧光芒。
紅綠交響:大地上的時光印記
當航天產業在雙柳書寫著“九天攬月”的現代傳奇時,蓮湖村的紅色文化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滋養著這片土地。作為漲渡湖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區,這個村落鐫刻著歲月的印記,一樹一塘都仿佛在訴說著那段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
新建的革命歷史陳列館里,那些帶著銹跡的稅票,如同時間的密碼、泛黃的家書,字里行間仿佛能觸摸到當年新四軍將士“粒米寸紗皆為戰”的赤誠與堅韌。這些珍貴的文物和史料,不僅讓我們銘記歷史,更激發了我們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
最令人稱道的是紅色記憶的現代表達。研學少年和游客們可瞻仰抗日根據地紀念碑,細讀研學“抗日稅史展”圖文,體驗革命先輩的艱辛與不易,亦可觀摩“樹下軍哨”、欣賞湖區蘆葦蕩的魚池密布、品嘗“魚米之鄉”的美食,在研學觀摩中實現歷史、現在和未來的對話與傳承。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紅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成為新時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這種“紅色基因”與“綠色產業”的融合創新在雙柳已連點成線,碰撞交融萌發出了生態農業、康養與紅色研學的農文旅胚芽。濱湖村的生態養殖就是很好的例證,曾經的尾水直排區,如今通過生態溝渠構建起“魚肥荷美”的循環系統,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七湖村的賽雨香山項目獨具特色,這個集生態農業、森林住宿和園藝展銷于一體的綜合項目,巧妙融合航天科技元素和山形湖區生態資源,正積極爭創3A級旅游景區。現有的蓮湖紅色美麗村莊、濱湖綠色漁場、七湖生態休閑資源等已聯動成線,打造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的生態走廊,這里將成為展示鄉村振興成果的重要窗口和區域綠色發展的新標桿,為都市人群提供親近自然的休閑空間。
天地和鳴:文明交織的華彩樂章
當暮色為星谷大道披上鈷藍色的外衣,浩瀚星空與人間燈火在此交相輝映,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正在新洲雙柳徐徐展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科技與自然正在譜寫著一曲動人的交響樂,傳統與現代交織出產城景深度融合的畫卷。
遙感衛星如同守護江豚的星空之眼,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安寧;綠樹成蔭的長江堤防,既是堅不可摧的防洪屏障,又是生機盎然的生態廊道。“楚天星座”傳回的生態數據,在監測屏上躍動成綠色的詩篇,訴說著科技與生態的完美融合。航天公園里,虛擬星河與傳統節氣交相輝映;江豚灣的鏡頭記錄著每一朵浪花的生命故事,展現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香草伊甸園風景
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文旅融合百業正在書寫新的篇章。星谷大道的現代氣息,連接著航天科普館的未來感與江豚彩繪墻的傳統韻味;濱江生態帶的魚水歡諧與農文旅融合帶的茶山云海,會同香草伊甸園的紫色花海,交織成一幅夢幻畫卷。
在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雙柳人民正以堅定的步伐邁向未來。在航天之光的照耀下,在生態文明的滋養中,雙柳正在奏響新時代最動人的發展樂章。這里既有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又有生態保護的永恒追求;既有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又有現代文明的勃勃生機。天地和鳴,文明交織,雙柳正在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華彩樂章。
本版撰文:陳玲芬 曹旭峰
本版供圖:武漢市新洲區雙柳街道辦事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