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空俯瞰,海南昌化江畔的戈枕水電站進場公路宛如一條蜿蜒的“藍色絲帶”,6.5公里的光伏廊道上,近3萬塊高效BC組件整齊排列,在熱帶陽光下熠熠生輝。近日,華能東方電廠投資建設的戈枕進場公路風雨連廊光伏示范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標志著海南省單體容量最大、建設里程最長的風雨連廊分布式光伏項目正式投運。
作為海南省首個分布式光伏與水電站耦合發電的項目,該項目利用戈枕水電站主變進行并網,通過“光伏+交通+水電”的創新模式,將普通公路蛻變為清潔能源廊道,實現了水光能源互補和資源的有效整合。項目直流側裝機為18.8MW,年均上網電量為2058.4萬kWh,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5萬噸,讓每一寸公路空間都化身為能量發生器,讓每一縷陽光都化作綠色生產力。
項目的核心創新點之一是規模化應用隆基高效BC組件。BC組件轉換效率最高可達24.8%,形成對TOPCon產品1.5%的絕對效率代差,組件功率最高達670W,在同等土地面積約束下較TOPCon產品方案多承載6.4%的裝機容量。全程參與該項目設計施工的隆基綠能技術工程師張為亮測算得出:“BC組件的經年衰減、溫度系數、抗遮擋、弱光性都優于TOPCon組件,每年可比TOPCon組件多發2%左右的電量,該項目中BC組件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前)較TOPCon組件高0.2%,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更令人矚目的是其美學革新——全黑無柵線設計如墨玉鑲嵌于公路,徹底告別傳統光伏的工業感。“我們不是在安裝設備,而是在編織一條會發電的風景線。”施工團隊如是形容。
戈枕項目背后,是華能集團2024年國內首個GW級BC組件集采的戰略落地,該集采反映了下游客戶對BC組件的關注和認同,為后續常態化的BC組件專項集采樹立了標桿。
4月25日,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2027年交通沿線非化石能源裝機超500萬千瓦。戈枕項目的投運恰似政策藍圖的第一塊拼圖,正如華能戈枕項目負責人所言:“當公路從耗能載體變為供能主體,‘車在路上行,電從腳下生’的愿景正在照進現實。”
當汽車駛過戈枕公路的藍色廊道,車頂是流動的陽光,腳下是奔涌的電流。這條6.5公里的“綠能動脈”,不僅串聯起水、光、路三大要素,更鋪就了中國光伏實現場景創新的跨越之路。(仲新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