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貴人的提攜!此語似乎醍醐灌頂,又似乎語焉不詳,因為他只說了要遇貴人,而不告訴你啥樣的人是你的“貴人”!
對于一家初創的Biotech而言,如果想“大富大貴”,同樣需要貴人提攜!但是,胖貓要旗幟鮮明地指出來“biotech的貴人就是Big Pharma”
究竟為什么?Big Pharma能給小的生物技術公司帶來什么?
01
Big Pharma與Biotech合作的底層邏輯
近年來, 大藥企內部藥物研發的投資回報率持續下降,研發費用居高不下!但是“專利懸崖”,“管線青黃不接”的情況,一直是懸在藥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因此,大藥企在開展內部研發的同時,雙輪驅動,引入外部創新。通過BD和并購,充實自身的產品管線。
另外,生物技術領域的新技術層出不窮,機會稍縱即逝,大藥企缺乏創新的靈活性,更愿意依賴初創Biotech進行早期技術和藥物開發。等待新技術經過初創企業驗證成熟、風險降低后再介入。
大藥企有可能在初創Biotech發展的各個階段參與其中,包括通過企業或VC參與早期和晚期融資輪次,通過BD引進或轉讓管線,或通過直接或結構化并購。
說白了,Biotech對大藥企來說有利用價值!可以維持企業創新的同事分散風險,豐富管線!
從這個角度看,Biotech的貴人就像“投資人”,你越有成長,他們越愿意“投資”你,不停加碼!
Big Pharma有豐富的臨床后期和商業化開發經驗,以及可以提供大量資金支持。要想結識他們,Biotech的得用能力“吸引”他的注意力,而非“卑微”跪求!
02
Big Pharma對Biotech的加持有多爽?
一篇基于GlobalData數據庫的研究,整合了2004至2019年間大藥企與Biotech之間公開披露的財務互動和許可協議數據。
分析了大藥企參與、BD簽署及投資階段等因素對初創Biotech“成功”(定義為IPO、被收購或藥品獲批)的影響。
(1)大藥企的 “加持”,顯著提高了Biotech的成功率
從7000多家Biotech的分析數據上看,有大藥企“加持”的初創Biotech,其成功率從18%顯著提升到37%。
(2)大藥企“加持”,Biotech更值錢!
大藥企的參與不僅提升了初創Biotech的整體成功率,還顯著增加了企業的市值或收購定價。
數據分析表明,對于上市初創Biotech,其市值中位數由1.38億美元提升至3.32億美元;
對被收購Biotech,其收購定價中位數由1.36億美元提升至3.77億美元。
從另一個角度看,大藥企也不是雨露均沾的“貴人”,他們會選擇牛X的公司跟進。
在所有的樣本中,僅21%的上市Biotech有大藥企投資,但市值排名前20的企業中有30%獲得此類投資,而市值排名后20的企業中僅有5%;
類似地,被收購的Biotech中僅有18%有大藥企投資,但在收購價值前20的企業中,這一比例為25%,而收購價值后20的企業中僅為5%。
(3)大藥企對臨床前的項目也有重要價值
普遍認為,大藥企對Biotech的影響在公司接近退出階段時尤為重要。然而,研究發現,大藥企的參與在臨床前階段同樣能產生積極影響。
對于臨床前Biotech,有大藥企投資時,成功率從19%提升到25%。
同樣的趨勢也出現在臨床階段。有大藥企投資時,成功率從32%提升到38%。
(4)大藥企技術“加持”,讓Biotech成功率上升
在開發早期,制藥公司可能會作為知識產權的許可方向初創企業授權,獲得許可的項目為初創企業帶來了領先優勢。這種許可協議使初創Biotech的成功率從從26%升至46%。
類似的,大型制藥公司作為許可方也提高了被收購企業的收購價值:未獲許可的初創Biotech中位收購價值為1.34億美元,獲得大型制藥公司許可的Biotech則提升到2.78億美元。
(5)大型制藥公司作為退出伙伴
極少數初創Biotech能實現成功退出。研究分析發現,10.5%的初創企業被收購,10.1%通過IPO退出。
為增加成功機會,Biotech獲得大型制藥公司的“加持”將大有裨益。但實際上,真正能找到自己貴人的企業只占少數,數據顯示,僅有9.4%的企業和大藥企建立了投資聯系,2.1%和3.4%的企業分別以被許可方或許可方的身份與大型制藥公司建立了正式關系。
與一家或多家大型制藥公司建立聯系,可以提升企業最終達成被大型制藥公司收購的可能性。有大藥企投資者的初創企業被收購的幾率高于同行(17%對10%),而且被大型制藥公司收購的概率從23%提升至53%。
(6)對Biotech掌門人和投資人的啟示
除商業模式本身外,還有一些更為微妙的因素會影響投資者Biotech與大藥企的聯系,包括:大藥企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風險投資基金;個人與大藥企管理層的關系,通常來源于此前在某些制藥公司的職業經歷或人際關系;及戰略考量上的重疊(如對某些治療領域的共同偏好,甚至是地理上的接近性)。
從地理位置看,歐洲投資者的收購型退出比例高于美國(歐洲投資者中位數為47%,美國投資者為31%)。
美國企業比歐洲企業更容易通過IPO上市,可能影響因素包括:將企業常規推向公開市場的傳統,及投資人和管理團隊在打造上市公司方面的經驗和熟悉程度。
創業者通常能夠在公司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與大型制藥公司建立聯系——例如在初創階段(如分拆成立企業)通過許可協議,或在退出階段通過被收購。
然而,要在整個初創企業生命周期中持續維持這種關系則更加復雜,需要更廣泛的人脈網絡。
大型制藥公司的戰略經常發生變化,一旦某家制藥公司中止對初創Biotech的支持,后者可能會面臨嚴重甚至致命影響。
積極主動的風險投資人還可以幫助Biotech在發展早期與大藥企建立聯系,讓初創企業的技術和進展受到關注,對于開發新型或顛覆性技術的公司而言尤其有吸引力。
在歐洲,建立與大型制藥公司的聯系更加重要,因為歐洲初創企業通過IPO在金融市場融資的渠道受限,且企業在組建團隊時可吸納的具有大型制藥公司經驗的人才池普遍較小。(在國內,更差!)
03
總結
無論是通過投資、技術許可、技術引進還是合作關系,大藥企的參與對Biotech的成功具有重大影響。
因此,我們說Big Pharma是Biotech的貴人,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且不說大藥企善于篩選投資標的,其風險控制專業,擁有更強的產業網絡,就僅僅因為其參與,即成為一種“品質背書”!
Biotech掌門人和投資人都應在公司的各個階段認真考慮與大藥企的關系。
找到自己的“貴人”!主動提供“價值”,然后被反向“加持”!
胖貓猜您可能關注的往期文章:
更多BD文章可到合集下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