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本源、高質發展
作者:李莉
編輯:聞道
風品:俊逸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扎實業績、擁抱AI、做深五篇大文章......關鍵發展時刻,滬農商行將迎來新帥。
2025年5月19日,該行召開一場重要的領導班子調整宣布會,提名汪明為行長和副董事長,占玲靈、張躍紅為副行長。
掐指算來,較4月24日的顧建忠辭任公告,不足一月便擬迎新帥,高效率讓外界不乏遐想。
都說大海航行靠舵手、換帥如換刀。當前整個行業格局重塑,滬農商行自身也處增速較勁時期,急需新力量來引領前行。伴隨新高管履新,會帶來哪些影響改變呢?
1
風控干將暢想
公開資料顯示,汪明1975年出生,職業生涯曾與上海銀行緊密相連,歷任上海銀行公司金融部副總經理、北京分行副行長、同業金融部副總經理、公司業務部總經理、浦西分行行長、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
2018年是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當年8月原上海銀保監局核準了汪明上海銀行副行長的任職資格。
被譽業內“少壯派”高管代表之一,汪明經歷了資管新規落地初期、銀行理財轉型階段。據券商中國,2019年3月資管新規發布近一年時,汪明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直言不諱,認為過去靠幾個產品闖天下的時代已結束,劇烈變化的內外部環境,讓銀行資管投資管理模式轉型有了現實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口號容易喊,真到實操層面卻并不容易。”
近幾年,汪明主要分管風險條線,成績單可圈可點。2022年以來,上海銀行連續三年存量化解規模保持在200億元,2024年處置規模達到246億元新高。自2023年起,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逐年下降,2024年末不良率和額度首次雙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為1.18%。
新提名行長擅長風控管理,這對滬農商行資產質量提升、行穩致遠大有裨益。
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表示,目前,息差逐漸收窄,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銀行業務拓展的難度在增大。在有限資源中尋找新增長點,對滬農商行的專業性、創新力、合規度都是一大考驗。這個時候將迎來一位經驗豐富、能力出眾的掌舵人,無疑是令人振奮的消息,有望帶領該行構建更加穩健的發展格局。過去近半年時間里,滬農商行經歷了兩位副行長調整,隨著后續汪明上任履新,新高管團隊已基本形成,若能實現優勢互補,將有利企業穩住業績盤、拓展新增量。
2
體量、質量、責任兼具
上市短短四年,便有如此豐厚回報,拉滿的誠意也帶來正向反饋:2024全年,滬農商行股價漲幅達63%,排名A股銀行板塊第二。
好消息是,滬農商行發展底盤不錯。回望剛剛過去的2024年,經營表現呈現諸多亮點。
全年營收266.41億元,同比增長0.86%,其中非利息凈收入占比達到24.53%,較上年提升2.90個百分點,表明收入結構在優化。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122.88億元,同比增長1.20%,在A股10家農商行中體量位居第一,凈利潤率達47.33%,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維持在10.35%的較高水平。雖然營利增速較上年放緩,可在復雜經濟環境下,這份經營抗壓力已然不易。
資產規模方面,截至2024年末達到14878.0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87%,規模僅次于渝農商行,在上市農商行中排名第二。其中,貸款與墊款總額7552.19億元,同比增長6.15%。負債總額13598.2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58%,其中吸收存款10721.4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48%。
2025年一季度,資產規模延續穩增,總額突破1.5萬億達到15399.29億元,同比增幅3.5%。貸款和墊款總額7711.27億元,吸收存款本金10815.21億元。
存貸款業務持續擴容,為業務擴張打下基礎。且貸款增量結構優化,以2024年為例,上海地區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投放占比提升明顯,今年一季度,隨著上海地區二手房成交回暖,按揭貸款投放量同比增超100%。
質量方面也有可圈點處,截至報告期末,公司不良貸款率僅0.97%。拉長視角看,自上市以來始終保持在1%以內的優異水平。撥備覆蓋率達352.35%,截至2024年底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17.15%、14.76%、14.73%,均在10家A股農商行中排列第一,展示出較強的風控能力。
如何做到的呢?
業績發布會上,董事長徐力用“六個穩”來概括過去一年的經營成果:業績穩中增效,規模實力穩步擴大,品牌形象穩步提升,資產質量穩中提質,股東回報穩中有增,戰略策略穩扎穩打。“一直以來,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百年老店’,穩健是上海農商銀行最大的特色。”
其特別強調,資產質量穩定的“底盤”有五方面,分別是扎實的客群、優越的區位、老農信的文化底蘊、強有力的股東實力和堅定的戰略定力。滬農商行已在上海扎根七十余年,通過360余家網點實現上海市街道和鄉鎮全覆蓋。2024年95.1%的貸款投放在上海地區,上海雄厚的經濟基礎、合理的產業結構、蓬勃的市場活力為該行保持優良的資產質量奠定基礎。
不算虛言,以五篇大文章實體賦能為例,2024年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達1149.84億元,同比增長24.29%,科技型企業貸款客戶數4278戶,同比增加1003戶,規模與戶數均在上海同業中名列前茅。
普惠金融領域,滬農商行堅守支農支小定位,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866.08億元,同比增長11.14%,服務客戶數5.20萬戶,增長3.53%。據國盛證券研報,2025年一季度,滬農商行加大政策鼓勵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民營企業、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分別增加56億元和21億元。
綠色金融方面,2024年綠色信貸余額破843.35億元,同比增長37.28%;理財投資綠色債券余額23.34億元,增長9.09%。2024年該行落地多項創新項目,如國內首筆化工行業轉型金融貸款、上海市首批氣候投融資項目,并成為上海市首批“產業綠貸”入駐銀行。
零售金融方面不斷探索創新,截至2024年末,零售金融資產余額7953.18億元,增幅6.63%;個人貸款余額1934.0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5%,存續理財產品總規模繼續保持全國農村金融機構首位。養老金融布局上,通過深化打造“安享心生活”養老服務品牌,積極探索“金融+非金融”“網點+社區”“線上+線下”的為老服務模式。
數智轉型升級步伐也凌厲,截至2024年末,滬農商行金融科技投入約13.35億元,同比增長17.64%,科技交付效率提升19%,通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 4級認證,成全國首家獲評的農商銀行。
一句話,上述成長韌性、穩健度源于多年的區域深耕、深融國家戰略,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更難可貴的是,滬農商行還懂得責任回報,股東回饋方面一直表現較出色。自2021年上市以來,該行每年現金分紅比例始終保持在當年歸母凈利潤的30%以上,2022年和2023年分別為30.06%和30.10%。
2024年度,滬農商行進一步提升現金分紅比,占凈利達到33.91%,在A股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二,股息率超5%,在同業銀行中處于較高水平。截至2024年,該行累計派發普通股現金股利已達165.20億元(含2024年度分紅),是IPO募集資金總額的1.92倍。
3
要補“功課”知多少
體量、質量、責任三者兼具,滬農商行的長線價值可期可待。不過,這不代表無懈可擊,“百年老店”奔赴是一場馬拉松,透過繁華A面,一些B面隱憂挑戰也考驗著新管理層的破題智慧。
比如深入收入結構,2024年凈利息收益率僅1.50%,較2023年下滑0.17個百分點。利息收入同比減少1.23%,降至448.99億元,利息支出則同比增長0.13%,達到247.92億元,利息凈收入降至201.07億元,同比下滑2.86%。
貸款收益率為4.02%,雖略高于上市農商行平均水平,投資類資產收益率則僅為2.87%,反映出資產配置能力待提升。
此外,代理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也下滑9.97%,降至20.42億元,主要由于保險費率下降,相應代理保險業務手續費收入減少。
兩大業務收入承壓背景下,投資收益和資產處置收益成為拉升業績的主力軍。2024年前者貢獻24.45億元,同比增長60.27%;資產處置收益5.50億元,同比增長1505.38%。
只是,能否持續要打個問號。以資產處置收益為例,大增主要由于當年一季度房屋征收的一次性影響。高基數影響下,2025年一季度公司資產處置收益大幅下降95.61%。
2025年一季度,該行營收65.60億元,同比下降7.41%。歸母凈利35.64億元,微增0.34%。具體來看,利息凈收入47.66億元,同比下降5.62%;非利息凈收入為17.94億元,下降11.82%。對非利息凈收入的下滑,滬農商行解釋稱,主要受上一年度房屋征收一次性因素的影響。
再看投資收益,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與傭金手續費收入不同,其往往較依賴股市、債市行情,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且遠離企業客戶,易形成“資金空轉”。2024年以來國債市場持續走強,部分銀行投資收益水漲船高。對此,央行在內的監管部門曾多次出手規范中小銀行“炒債”行為。從業績質量、穩健度看,滬農商行還有提升空間,需防范外部環境變化,業績起落波動。
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貸款率保持低位值得肯定,但若細分看,相較對公不良貸款率1.02%,同比下降0.08個百分點,零售不良貸款率達到1.32%,且同比上升了0.20個百分點。其中,關注類貸款占比1.28%,較上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損失類貸款占比0.48%,較上年末上升0.24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遷徙率達11.16%,次級類貸款遷徙率95.13%
滬農商行表示,次級類、可疑類貸款遷徙率有所上升,主要是執行《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逾期超過270天貸款風險分類至少為可疑類,逾期超過360天貸款風險分類歸為損失類,風險分類下遷速度加快所致。
另一廂,撥備覆蓋率雖遠高于行業監管線,可持續下行還是不能掉以輕心。2024年同比下降52.63個百分點,2025年一季度末為339.27%,較2024年末再降13.08個百分點。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通過調節撥備覆蓋率可實現業績平穩增長,滬農商行是少數撥備覆蓋率超300%的上市銀行,意味其有較可觀的調節空間。拋開2025年一季度增利不增收,撥備覆蓋率連續下行需警惕風險敞口加大、削弱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能力。
總體而言,成績之外,從優化收入結構,到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夯實資產質量,在成長性穩健度方面,滬農商行要補得“功課”還有不少。
4
恰逢其時、時不我待
說千道萬,在強合規、精細化、高質量大趨勢下,良好的營商環境,合規運營是價值根基。
2025年3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披露,上海農商行因涉及18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處860萬元罰款。涉及合規管理、信貸業務、內控機制等多個領域,反映出往期業務擴張中的一些管理短板。
拉長維度看,上市以來該行不乏大額罰單。如2021年9月,因信披不符合監管要求以及違規發放貸款等6項違法違規事實,被責令改正并罰款合計245.57萬元。
2023年6月,國家金融監管局上海監管局發布消息,因同業投資資金投向合規性審查不審慎、委托貸款資金違規用于禁止性領域等19項違法違規事實,滬農商行被處罰款共計1160萬元。
2024年12月,又收兩份百萬級罰單。因未及時調整貸款分類、理財業務未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等,被罰款155萬元;因“貸款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滬農商行浦東分行被罰200萬元。
截至2024年末,該行上海以外地區貸款占比僅4.94%,不良率卻達1.51%,較上海地區高出57個基點。如何有效復制大本營的成功經驗,提升異地風控能力,是一道重要課題。
當然,罰單都有滯后性,不代表當下情形。存貸款結構、不良率及凈息差的改善優化也和外部環境息息相關,不是一家之痛也遠非一蹴而就。
整體梳理下來,滬農商行有喜有憂,機遇挑戰并存。能否把住窗口期、消除積弊韌性生長,考驗企業的戰略定力、更考驗革新魄力。關乎技術變革,更關乎管理理念、業務模式升級。若從此看,汪明等新高管的陸續履新恰逢其時、也時不我待。
本文為首財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