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訊(全媒體記者/董介 通訊員/余波 鄧屹杉)近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株洲市衛生綜合監督執法局)公布一起典型無證行醫案件。
今年2月,蘆淞區衛生健康部門根據舉報線索,對轄區一家美容工作室展開突擊檢查,發現該工作室工作人員通過操作立式激光治療機器,正為一名女性顧客實施激光皮膚治療。該工作室既未取得《診所備案憑證》,也未辦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屬于無證行醫。依據《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衛健部門決定沒收其違法所得5299元并處罰款5萬元。目前,該行處罰決定已履行。
“光子嫩膚、超聲炮等激光皮膚治療均屬于醫療美容,必須由正規機構執行。”市疾控中心(市衛監局)發出警示。根據《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達到美化改善人們的容貌、體形的目的,常見項目包括注射美容、激光治療、雙眼皮手術等。
記者梳理發現,非法醫美暗藏五大“美麗陷阱”:一是虛假宣傳誘導消費,如宣稱“逆齡十年”“國際醫師坐診”卻效果懸殊;二是低價引流后“升單”套路,以199元水光針吸引顧客到店,再推銷上萬元高價項目;三是制造“18歲抗初老”等容貌焦慮,甚至編造“不做項目影響運勢”等荒誕話術;四是聯手金融平臺推出“醫美貸”,暗藏高利率、詐騙風險;五是生活美容機構“越界”經營,違規開展注射、激光、微針治療等高風險醫美項目。
如何選擇醫療美容機構?一查資質:登錄國家衛健委官網,核實機構《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診療范圍,區分生活美容(無創傷)與醫療美容(有創操作); 二驗醫師:要求查看醫師執業資格證,并通過官網實時數據核驗,拒絕“偽醫生”操作;三辨產品:醫美耗材需為“械準字”、藥物需為“藥準字”,避免使用“消”“妝”字號外用產品注射;四簽合同:簽訂規范合同明確項目明細,留存病歷、繳費憑證;五慎維權:術后若出現異常立即就醫,協商不成可撥打12345熱線或通過全國消協平臺投訴,依法維護權益。
“美麗沒有捷徑,安全才是底線。”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應理性看待容貌,拒絕“焦慮營銷”,選擇正規機構科學變美,共同抵制非法醫美亂象。
編輯:李毅哲
二審:王建設
三審:高曉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