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正在籌劃修建一座新“世紀工程”-墨脫水電站,這一水電站堪稱水電巨無霸,建成后發電量將是三峽的三倍,但多年來,印度卻對此提出質疑,認為上游的中國很可能會對水資源截流,對下游造成影響,那么,印度為何會有這樣的擔憂?我國斥資上萬億建設這座水電站究竟有何戰略考量?
中國正在籌劃的墨脫水電站
雅魯藏布江是位于我國青藏高原的一條國際河流,發源于喜馬拉雅山中段北坡的中國杰馬央宗冰川,向東流經日喀則、拉薩、山南 和林芝四市,在西藏薩嘎以上被叫作馬泉河,以下則被稱之為雅魯藏布江。河流全長2057千米,在墨脫的巴昔卡出境進入印度阿薩姆平原,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是印度洋水系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東支,同時還流經孟加拉國,被叫做賈木納河,在孟加拉阿隆多市附近與恒河交匯,最終流入孟加拉灣。
雅魯藏布江在我國境內先自西向東流淌,在南迦巴瓦峰折向從北向南流。該河在大拐彎后地勢落差極大,比如從米林市的派鎮至墨脫背崩鄉,直線距離不足50公里,落差卻達到了2400米,并且雅魯藏布江徑流量高達1654億立方米,充足的徑流加上巨大的落差,使得這條河流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理論上蘊藏量超1億千瓦,占全國水能資源的六分之一,僅次于長江。尤其是大拐彎地區幾乎蘊藏了整條河流的三分之二以上水能,如果能夠得到充分開發,將成為超越三峽的全球最大水利工程,預計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是三峽的3倍,建成后,將極大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
不過,這一水電站由于途經地區地勢十分復雜,加上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導致這一水電站的建設難度也遠超于三峽,投資金額更是達到了上萬億。不過即便如此,我國還是在去年底,對這一項目進行了核準,預示著該水利工程仍在不斷推進。
墨脫水電站戰略價值有多大
中國綜合發電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包括核電、煤電、風電、水電、光伏等,去年一年規模以上發電量達到了94181億千瓦時,總的來說,我國的電力供應整體充裕,不可能出現類似于歐洲的大范圍停電事件,但依然存在結構性挑戰,比如高度依賴火力發電,同時還存在區域不均衡等現象。
如今隨著能源轉型,以及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產業的迅速發展,對電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在此情況下,提前謀劃和布局清潔能源已經成為了必須重視的戰略方向,而墨脫水電站便是這一布局下的關鍵落子。
只是,如此大規模的工程,也引起了下游國家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印度,印度人曾一度對我國在雅魯藏布江修建水電站提出擔憂,也就是擔心我國會將水資源作為戰略利刃,限制下游發展,畢竟印度就是這么做的。
1951年印度就曾為了獲得更多水資源,在恒河下游修建法拉卡水壩,導致孟加拉國出現旱季缺水,雨季洪澇,嚴重影響了其農業和經濟發展。
再比如剛剛爆發的印巴沖突中,印度就將水資源武器化,關閉印度河上游水閘,并揚言不允許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印度以己度人,因此在中國修建墨脫水電站上,也疑慮重重,但我國不止一次強調墨脫水電站對下游水量的調控能力非常有限,不會對下游用水造成影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更不會將水資源作為戰略施壓的工具。
更何況,雅魯藏布江在我國境內,墨脫更是我國固有領土,我國有權利決定要不要以及什么時候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水電站。
目前墨脫所在的藏南地區,還是中印主要爭議區之一,自印度獨立以來,便以英國殖民時期遺留的麥克馬洪線為借口,對屬于我國的9萬平方公里藏南領土提出主權聲索,目前藏南大部分地區仍在被印度非法控制,其中墨脫被強占了三分之二。
而墨脫由于位置偏僻,基礎設施落后,雖然在1975年我國便開始動工建設墨脫公路,但時常因大雪封山或各種自然災害,被迫停工,直到2013年,才終于正式通車。
但受環境影響,仍無法實現全年通車,多年來墨脫仍處于人跡罕至的狀態,但如果能夠修成墨脫水電站,將為當地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吸引更多投資和人口流入,盤活當地經濟,隨著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助于向邊境地區提供快速戰略補給,從地理存在到戰略存在,未來墨脫水電站有望成為我國重構邊境秩序的戰略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