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咄咄相逼。當地時間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威脅哈佛大學,稱要取消哈佛大學30億美元的助學金,將其撥給全美各地的職業學校,并再次抨擊哈佛大學的一些外國學生。
同日,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一名法官對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政策發出臨時限制令,要求在29日舉行聽證會之前“維持現狀”。
特朗普為何將矛頭指向哈佛大學?此舉對國際學生有何影響?
曾經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就讀、現英國杜倫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跨國法教授兼全球政策研究所聯合主任杜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特朗普向美國左派學術大本營打響了第一槍,其根本原因在于,民主黨在哈佛影響非常之深,“以哈佛法學院為例,其中絕大部分教授是民主黨支持者”。
不過,在杜明看來,特朗普的策略可能并不是要徹底驅逐國際學生,而是通過施壓迫使哈佛妥協,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同時,僅就“是否允許哈佛大學繼續招收國際學生”這場法律官司而言,“哈佛大學贏的可能性很大”。
為何“哈佛大學贏面很大”
特朗普政府自今年1月上臺后,就啟動了對哈佛大學的“攻擊”,包括凍結該校超過22億美元的聯邦撥款,并且威脅取消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并要求對哈佛大學的外國禮物和捐贈進行調查。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要求對哈佛大學的管理、教師任命等事務進行嚴格監督。
5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SVEP)資質,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隨后,哈佛大學回應稱,政府這一報復性舉動是“非法的”,且哈佛大學在5月23日就此起訴特朗普政府。
哈佛大學在向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提起的訴訟中稱,美國政府的撤銷決定“公然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和其他聯邦法律。該校還表示,這一決定對學校和七千多名簽證持有者產生了“直接和毀滅性的影響”。
25日,特朗普再次表示,聯邦政府將可能不再繼續向哈佛大學提供新的撥款,并要求校方提供所有國際學生的姓名及國籍信息,以便進一步審查。此前,美國國土安全部要求哈佛提供過去五年的所有外國學生記錄,才能恢復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信息系統(SEVIS)認證。
杜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述一系列行動中存在多個法律問題。首先,美國政府在采取行政措施時必須遵循正當程序和追求合法目的:如果目的合法,采取的措施也必須適當。
“政府撤銷學生簽證或限制進入數據庫,必須有充分的法律依據。特朗普政府的舉措可能會與憲法上的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發生沖突,因為它限制了大學自由表達和探索學術觀點的空間。”杜明解釋道,其次,在行政法上,即使政府的目的是合法的,在執行中也必須遵循正當程序原則,使用的行政措施也必須與目的保持平衡,符合‘比例原則’。如果為了某個目標采取過度措施,就違背了這一原則。哈佛大學和國際學生如果因這一行政命令受到損害,完全可以通過法院起訴,特朗普政府的行政命令可能會面臨法律效力的不確定性。”
“在這種情況下,相關法院會先下發臨時限制令,暫停行政命令的執行,直到后續審查。雖然目前學生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的保護,但行政命令的效力仍未徹底消除,未來仍有可能恢復。”他補充道。
杜明總結道,這起案件涉及“言論自由、學術自由以及行政法上的正當程序等問題。”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如果不符合比例原則,可能會在法律上受到挑戰。如果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最終很有可能進入最高法院審理。”杜明表示,在此方面,“哈佛贏的可能性很大,因為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明顯違反了言論自由、學術自由、正當程序和比例原則。政府如果要求哈佛執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執行的方式與目標不平衡,法院很有可能會判決特朗普政府敗訴。”
不過外界對于目前對最高法院的傾向有一定的擔憂。在杜明看來:“針對是否允許哈佛大學繼續招收國際學生這一問題,我相對樂觀。但如果涉及其他問題,如削減資金或其他法律問題,我不太確定。具體來說,國際學生和削減資金的問題可能涉及不同的法律層面。”
特朗普到底想干什么
在法官暫時叫停美國政府相關行為后,特朗普并沒有停止對哈佛大學的批評。
25日,特朗普表示稱哈佛大學一些國際學生所來源的國家“對美國一點都不友好”,而且“沒有為學生的教育支付任何費用”。
26日,特朗普再次批評哈佛大學,并稱正在等待哈佛提供 “外國學生名單”。
為何哈佛大學這所著名常春藤盟校,成為特朗普攻擊美國高校的核心?
杜明對記者表示,特朗普想通過打壓這一批藤校,完全從知識結構上改變美國現在流行的學術研究方向,譬如針對多元化和喚醒文化的研究等。
不過,在他看來,特朗普最終可能會撤回針對國際學生的行政令,“首先從法律上來看,特朗普的這一舉措可能最終不會贏。其次,特朗普會計算成本收益。如果徹底驅逐國際學生,可能會對美國大學的學術和美國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最終他會發現這一政策的成本過高。”
根據哈佛大學方面的數據,其國際學生和學者來自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3年秋季學期,國際學生占哈佛學生總數的27%以上。
根據美方統計,在美國高校就讀的國際學生超過100萬人,其中許多人支付全額學費。當下,特朗普政府與大學之間的對峙加劇了美國各院系對研究活動支持持久性以及吸引國際學生能力的擔憂,而國際學生是人才和學費的重要來源。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穆勒(Jan-Werner Müller )撰文寫道:“特朗普主義者正在傷害美國軟實力,并扼殺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高等教育。”
杜明則認為:“特朗普一向是現實主義者,他會根據形勢變化靈活應對。如果覺得贏不了,他可能會選擇退讓,但如果能通過施壓獲得更多讓步,他會繼續推進。”在他看來,特朗普會以一種“自己贏了”的方式收場。
“他的策略可能并不是要徹底驅逐國際學生,而是通過施壓迫使哈佛大學作出妥協,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杜明補充道,他肯定要從哈佛“拿點東西出來”,但“他把所有國際學生都趕走的話,哈佛的很多院系就別辦了,尤其是理工科:譬如進行人工智能研究的幾乎全是國際學生。
“這對美國的高等教育的殺傷力太大,會令特朗普政府覺得得不償失,因而目前所有表態都是他極限施壓的下一步,但是他會見好就收。”杜明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