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上臺以來,對華政策幾乎徹底崩盤,一場關稅戰,反而把自己打上談判桌,更是砸及全球視野中暴露自己“紙老虎”的本質。而在最近,不知道是否因為被中國打臉,特朗普一紙行政命令震驚全美,特朗普準備靠感覺治國,大規模“清洗”白宮成員,近400人的團隊被裁撤至僅剩數十人,涉華事務部門全員遭解雇,僅亞洲事務高級主任簡以榮留任。
有一說一,這事兒可能聽著挺反直覺,特朗普直接一口氣開除所有涉華事務人員,直接靠感覺來處理中國事務,可能遠比聽這幫“中國通”的建議,要好得多。
美媒這次將特朗普這次的開除人員行為,稱之為“白宮大清洗2.0”。表面上看,似乎動機源自于對華政策的完全失敗,可深層次的動機,恐怕反而是源自于對失敗的反思,即自己獲取的情報數據的不信任。為什么?
很簡單一個道理,美國招攬的那些所謂“中國通”,基本是來源于2類人群。舊時代移民美國求生存的華裔,以及新時代移民美國對中國懷恨在心的“恨國黨”、“帶路黨”。前者為了確保自身不被白人群體排斥,普遍患有“皈依者狂熱”,而后者則普遍對中國事務的嚴重偏見,別說什么“誤差”,甚至可能是給特朗普提供幻想出來的數據資料。
舉個例子,特朗普第一任期,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對外界吹牛,說幾個月就能贏了。結果把自己打下臺了。為啥?這幫“中國通”告訴特朗普,中國經濟脆弱,一有點動蕩,就可能崩潰。然而第二任期,特朗普又信了這幫人,中國對美依賴嚴重,一打關稅戰立馬就會“投降”。結果特朗普自己上談判桌了。說難聽點,從上到下,就一幫只會“念經”,幻想中國崩潰論,癡迷意識形態的貨色,幾場對抗打下來,什么妖魔鬼怪都現原形了。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特朗普這次激進的清洗,是否意味著美國對華策略,會脫虛向實,回歸務實理性?這一點恐怕未必,更準確說,特朗普在美國其實受到的阻礙還是很大的。一方面來說,是美國對華政策,始終處于“戰略焦慮”與“實際利益”的來回搖擺。美國即面臨從企業到機構的對華接觸日益頻繁,又想要通過關稅、科技封鎖等手段壓制中國。特朗普改變不了這一結構性問題。
另一方面,就是解雇團隊之后的“靠感覺治國”,其實也進一步加劇了信息源、決策權的單一化。面對這種情況,美國內部的政治矛盾恐怕會進一步抬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