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孩子和家長一起制作漆扇。徐桂輝攝
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職工家庭文化自信,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們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近日,國鐵南寧局南寧通信段工會精心組織了一場 “非遺潤童心?文化筑未來” 六一、端午主題活動。
“孩子得知單位要組織六一、端午活動,天天在家盼著,一大早就催著我出門了。”職工張鳳林滿臉笑意地說道。活動伊始,職工和孩子將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走進南寧通信段 “廣西鐵路通信歷史展陳”。在這里,老式電話機、電報機等不同時期的通信設備,訴說著廣西鐵路通信網絡的發展歷程。孩子們通過近距離觀察這些“通信老物件”,觸摸歷史的痕跡,激發了孩子們對通信科技發展的興趣,感受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隨后文化科普環節,主持人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精美的圖片展示和精彩的視頻播放,為大家揭開端午節起源、習俗的神秘面紗,并詳細介紹艾錘、漆扇等非遺項目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工藝特點。而才藝展示環節更是充滿詩意,孩子們聲情并茂地朗誦了蘇軾的《浣溪沙·端午》等經典詩詞,以激昂或婉轉的語調,傳遞著古人的情感與端午的韻味;優雅嫻熟演繹古箏曲《龍船調》,琴弦撥動間,流淌出古典音樂的悠揚。在朗朗書聲、悠悠琴音中,孩子們深切感受端午習俗與愛國精神,加深了對端午文化內涵的理解,也進一步激發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活動結束合影留念。徐桂輝攝
而現場最令人期待的當屬非遺體驗活動。在艾錘制作區,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挑選不同圖案和顏色的布料,裝填散發著清香的香料,一針一線親手縫制寓意驅邪避瘟的端午艾錘;漆扇繪制區同樣熱鬧非凡,職工和孩子發揮創意,以天然漆料為墨、畫筆為筆,在素面扇子上勾勒出龍舟競渡、粽子飄香等端午元素圖案,將傳統文化與藝術創作完美結合。
“今天這場活動融合了文化傳承、親子互動與趣味體驗的主題活動真是豐富多樣,亮點紛呈,給孩子們帶來一段難忘的節日記憶,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職工覃超在活動結束時說。(徐桂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