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方應約和法國總統馬克龍通了電話,注意其中“應約”兩個字,證明這次是法國主動找上門的,要和中方談的。
這次雙方總共談了兩點,可在掛斷中方電話之后,馬克龍卻直接登機離國了前往了越南,那么馬克龍的這一舉動究竟是因為什么?這次找中方談的內容又是什么呢?
一通電話背后的苦澀
馬克龍急著跟中國溝通,自然有他的盤算,其中就有一個最大的心病,那是美國最近對歐盟揮舞的關稅大棒,而法國作為歐洲火車頭,日子同樣不好過。
而這次打電話大概是想從中國這里取取經,學學怎么應對這種“極限施壓”,同時也做個姿態給美國看看:別逼得太緊,再逼下去,歐洲大陸可就要往東邊靠了。
除了這些,電話里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中歐之間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經貿摩擦,歐盟咬著牙要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加征高額關稅,法國在里面可沒少鼓吹,但是中方也不是吃素的,反手就啟動了對歐盟白蘭地的反傾銷調查。
這一招可不是虛張聲勢,都知道法國是歐洲白蘭地出口的扛把子,這記反制直接掐住了它的七寸,當然中方也沒有徹底掐死,表示調查可以延期。
馬克龍在電話里,當然也沒忘了替自家的干邑美酒說項,盼著這事能有個圓滿收場,畢竟這可關系到法國的一大產業。
可誰能想到,就在這通電話后沒多久,巴黎那邊就傳來消息: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在最關鍵的白蘭地關稅問題上,談崩了,沒能就撤銷針對法國白蘭地的反傾銷措施達成一致,這也就意味著法國的白蘭地行業徹底一時半會是沒啥希望了。
其實這事的根源,大家都清楚,就是歐盟去年那記毫無預警的重拳,宣布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而法國在其中是出了大力的。
但中國的反制來得快、來得準,直指法國的“國酒”,數據顯示,中國市場消化了法國干邑大約四分之一的產量,一年十幾億歐元的貿易額,這后面牽著法國幾千家農場、上百家酒莊,還有幾萬人的生計。
一旦反傾銷措施坐實,對法國相關產業鏈的沖擊將是系統性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法國政府的態度也從最初的強硬要求中方撤銷,慢慢軟化成了強調“對話”。
可偏偏在電動車關稅這個起因上,法國又不太愿意松口,這才讓中方繼續保持著反制壓力。
當然中方也是亮出了底線:法國得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并且敦促歐盟停止那些“保護主義單邊行動”。
這話聽著挺客氣,但意思也非常簡單,說白了就是白蘭地這事和電動車那事是捆綁在一起的。
想要截胡中國訂單
就在這種內外交困、白蘭地談判又遇冷的時候,馬克龍掛斷中方電話,一轉身就離國飛往越南,這一舉動說實話有點讓人琢磨不透。
要知道,法國跟越南并不近,除了那段不太光彩的歷史印記,在經濟上幾乎沒有多大聯系,而馬克龍這一趟,恐怕不是簡簡單單的貿易訪問那么簡單,而是妥妥的下了兩道挑戰書。
到了河內,馬克龍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見了越南的領導人蘇林,跑了能源部門,還特意去了科技大學,在公開場合,馬克龍不失時機地拉攏越南,說法國可以成為越南在中美之外的“可靠伙伴”。
這話聽著,頗有點想在中美兩大國中間秀存在感、甚至要挑戰一下兩家地位的意思,法國媒體也跟著起哄,解讀說總統此行最大的目標,是瞄準了越南計劃中的民用核電站項目。
為了拿到這塊誘人的大蛋糕,馬克龍甚至祭出了“技術換市場”的殺手锏:越南要是想要法國最先進的核技術,那么核電站的訂單就得給法國人。
對越南來說,這無疑是送上門的機會,他們一直想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核電是既定目標,但苦于技術和經驗不足,馬克龍這時到來,無疑是給越南多了一個選擇,也讓越南在國際能源合作的談判桌上,腰桿子更硬了點。
中越核電合作準備許久
但是從中方這邊看,馬克龍的這一舉動,多少有點“不夠地道”的意思,要知道,越南的核電項目,中國企業同樣耕耘已久。
畢竟中越兩國山水相連,中國的核電技術在國際上也是拿得出手的,去年底,越南電力集團的高層還專門來中國考察,跟中國能建的專家深入交流過,今年四月,中越兩國的聯合聲明里,也明確提到要探討在核能領域的合作。
可以說,中越在核電合作上本來已經有了初步的共識,可馬克龍在此刻突然橫插一杠,明擺著是要來分一杯羹,甚至有“截胡”的意味。
更值得注意的是,馬克龍選擇在白蘭地關稅談判不順、中歐經貿氣氛緊張的這個節骨眼上跑去越南,而且高調地談核電合作,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馬克龍是不是想用這種方法向中國施壓。
不管怎樣,馬克龍的這套“組合拳”,打得倒是挺熱鬧,法國方面甚至還傳出,馬克龍給越南準備了“高鐵合作計劃”,說是愿意轉讓法國TGV的技術,還提供低息貸款。
但條件非常苛刻,也是要求“技術換市場”,甚至被解讀為可能觸及越南的國家主權敏感區,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在今天的世界,恐怕是行不通的。
留給馬克龍的時間不多了
都知道,越南這個國家,在國際交往中向來以精明著稱,法國主動送上門來,越南肯定是開心的。
越南完全可以把這當成跟中國談判的籌碼,去爭取更有利的合作條件,說到底,國家利益高于一切,誰能提供性價比最高、最符合越南長遠發展規劃的方案,誰才能真正贏得他們的青睞。
而且技術層面來看,法國在核電、高鐵這些傳統領域是有優勢,但時代在變,中國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這些前沿領域發展勢頭迅猛,技術迭代飛快。
法國核電站
越南如果選擇了一套現在看起來“先進”但可能很快就被淘汰的技術,等項目真正落地時,也許會發現自己拿到手的已經是“明日黃花”。
相反中國能提供的,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可能是一整套與時俱進、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
中國秦山核電站
再看看法國自己,馬克龍政府現在也是內外交困,國內經濟復蘇乏力,極右翼勢力虎視眈眈,而且歐盟內部,對華政策也遠不是鐵板一塊,法國想拉著大家一條心,難度很大。
近些時間,法國在處理對華關系時,總是搖擺不定,一會兒想要中國的市場和投資,一會兒又想扮演強硬角色,這種相互矛盾的做法,恰巧暴露出了法國在全球格局變遷中的那種焦慮和不適。
最好的例子就是歐盟對中國新能源車的設限,法國是主要推手,結果引火燒身,自家的白蘭地成了犧牲品,馬克龍的這種“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策略,能堅持多久還不曾得知。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公告,針對歐盟白蘭地的反傾銷調查,最終裁定結果將在今年7月5日公布,從這也能看出,留給法國斡旋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如果法國依舊不能在此之前推動歐盟調整對華電動車政策,中國正式加征關稅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而這對法國白蘭地產業的打擊將是災難性的,甚至可能波及到2027年的法國大選,畢竟農民和釀酒商群體可是馬克龍重要的票倉。
與其說馬克龍這趟越南之行是為了自身,但加上之前給中國的電話,這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外交大戲”,他試圖在不同大國之間輾轉騰挪,想為法國賺取最大利益。
只不過結果并不一定會按照他所想的走,畢竟對于中國來說,馬克龍的種種“小動作”,保持戰略定力才是關鍵。
一方面,對于法國在經貿問題上的合理訴求,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坦誠溝通,畢竟中歐合作的大方向不能丟。
另一方面,對于法國試圖通過攪局來干擾中國與東盟國家正常合作,甚至想拉著東盟國家搞什么“礦產聯盟”來制衡中國的圖謀,我們也需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
說到底,國際關系終究是實力的較量,是提供價值的競爭,誰能拿出更優質的產品、更先進可靠的技術、更具吸引力且長遠的合作方案,誰才能贏得市場,贏得伙伴。
參考信源
環球網2025-05-26——馬克龍東南亞行程首站訪越,能源合作將成核心議題
新華網2025-05-15——何立峰與隆巴爾共同主持第十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
新浪網2025-05-17——中法白蘭地關稅僵局未解,法國雙標策略加劇經貿摩擦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025-05-21——外交部:希望歐方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界面新聞2025-04-15——中越聯合聲明:將科技合作打造為新亮點,探討開展人工智能、半導體、核能等領域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