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江西1元“水王”要曲線上市
繼怡寶母公司華潤飲料于2024年10月IPO后,被稱為江西1元“水王”的潤田也要上市了。
5月14日,國旅聯合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江西潤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田實業”)部分或全部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以實現公司對潤田實業的控制。
“公司對潤田實業的收購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本次收購完成后預計公司將達成對潤田實業的控制。”5月21日,國旅聯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
潤田實業主要從事包裝飲用水的生產和銷售。國旅聯合公告中稱,潤田實業“是行業排名前列的純凈水和礦泉水雙驅發展的生產銷售廠商”。
很多外地人估計對潤田會有點陌生,不過,對于江西人來說,這可是被他們稱為“省水”般的存在,對身在異鄉的江西游子來說,潤田更是他們的鄉愁。即使農夫山泉、怡寶、娃哈哈等瓶裝水巨頭之間競爭十分激烈,但是,在江西,它們也得畏懼潤田幾分。
▲圖/小紅書
天眼查顯示,潤田實業由江西邁通健康飲品開發有限公司、江西潤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南昌金開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持股,這三家公司分別持有潤田實業51%、24.7%、24.3%的股份。
國旅聯合稱,本次交易事項尚處于籌劃階段,初步確定的交易對方為包括邁通健康及潤田投資,即上述潤田實業的第一大股東及第二大股東。
簡而言之,就是上市公司國旅聯合要從潤田實業的第一及第二大股東手里收購潤田實業,以實現對其的控制。
事實上,潤田實業與國旅聯合都是江西省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旅游集團”)旗下公司,而江西旅游集團為國有控股。
作為潤田實業直接控股股東,邁通健康背后的控股股東為江西旅游集團,且是其100%控股的下屬公司。而國旅聯合,直接控股股東就是江西旅游集團。
由此可見,本次交易預計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的重大資產重組,但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不構成重組上市。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規定,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5月21日晚,國旅聯合發布公告稱,目前,本次交易仍處于籌劃階段,交易各方尚未簽署正式的交易協議,本次交易尚需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并經有權監管機構批準后方可正式實施,本次交易最終能否實施存在不確定性。
02、一瓶水,要為兩家公司“解渴”
如果此次交易順利完成,那么,對于持續虧損的國旅聯合來說,可謂注入了新活力,甚至是迎來了救命稻草;而對潤田實業來說,多次嘗試后,終于可以實現上市了。
這可謂,一瓶水,要為兩家公司“解渴”。
“潤田便宜是真便宜,現在瓶裝水大部分品牌都賣2元,在江西省內,這么多年了,潤田一直賣1元一瓶。如果上市了可千萬別漲價啊,如果漲價我就買其他品牌了。”看到潤田實業欲曲線上市的報道,有江西的消費者擔心潤田將來為了業績而漲價。
潤田品牌創立于1994年,一句“滴滴潤心田”的廣告語,是江西人共同的記憶。潤田實業目前主營的包裝飲用水包括兩大品牌——飲用純凈水品牌“潤田”、礦泉水品牌“潤田翠”。其中,潤田翠誕生較晚——官網信息顯示,2008年,潤田翠天然含硒礦泉水上市。
“潤田是我們江西的良心品牌,十幾年了沒漲過價,1元一瓶,清甜又便宜。我們對潤田有特別的情感,畢竟是我們江西省‘省水’。”在江西人眼里,潤田是特別的存在。
▲潤田旗艦店24瓶裝售價24元。截自/天貓
在全國范圍內,包裝飲用水行業巨頭林立,如娃哈哈、農夫山泉、怡寶、今麥郎、康師傅等,相比之下,潤田的體量與名聲都不算大。
2023年,在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前五大巨頭依次為農夫山泉、怡寶、景田、娃哈哈、康師傅。灼識咨詢報告顯示,農夫山泉的市場份額為23.6%,而怡寶、景田、娃哈哈、康師傅依次為18.4%、6.1%、5.6%、4.9%。而潤田,顯然是在“其他”之列。
不過,在區域市場,潤田擁有一定地位。有報道稱,在江西市場,潤田的市場滲透率超50%。
同時,在細分市場,潤田實業也擁有一定的地位。4月,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潤田援引凱度消費者指數對2022年至2024年含硒包裝水市場的研究稱,“潤田翠天然含硒礦泉水連續三年全國銷量第一”。
官網資料顯示,潤田實業在全國布局10大包裝飲用水生產基地,建立了覆蓋全國22個省級行政區的經銷網絡,2024年位列中國飲料行業包裝飲用水及天然礦泉水全國“雙十強”。
《財經天下》發現,在北京市場,就有潤田的產品在售,而在上海、深圳等市場,既有潤田純凈水,也有潤田翠礦泉水。此外,在湖北、湖南、河北、遼寧等市場,也有潤田的相關產品銷售。不過,其省外市場份額十分有限。
此前,潤田實業已多次想登陸資本市場,但始終未如愿。
2007年,潤田實業獲得融資后,就計劃申報IPO材料,還名列南昌市2008年首批擬上市企業之中,后來計劃擱淺。2023年,潤田實業擬申請在上交所主板IPO,后來又不了了之。
此次曲線上市,如若成功,對潤田實業而言,也算圓夢。
對國旅聯合而言,收購潤田實業,更是為自己“解渴”。
3月,國旅聯合因此前涉嫌信披違規,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國旅聯合”變更為“ST聯合”。
更重要的是,從2022年至2024年,國旅聯合營業收入連續下滑,2024年營收更是下滑超37%至3.65億元,而歸母凈利潤還在連續虧損,2023年與2024年分別虧損0.13億元、0.64億元。2025年第一季度,其營收依然在下降,歸母凈利潤也依然在虧損。
如果業績再持續下滑,那國旅聯合將走向退市邊緣。而在公告中,國旅聯合雖未提及潤田實業的業績情況,但提到了其“盈利情況較好”。這對國旅聯合來說,相當于久旱逢甘霖。
可見,潤田這一瓶水,在這次交易的背后,要為兩家公司“解渴”。
(作者 |張向陽,編輯 |吳躍,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