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河北憑借不斷勃發的新興產業與持續釋放的政策紅利,逐漸緩解人口凈流出狀態,近年來,河北籍人才從京津等地回流現象愈加明顯。
5月26日下午,河北省邦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姬京建(左)到石家莊市藁城區一處蔬菜基地查看蔬菜長勢,為后期收購做準備。 河北日報見習記者 馮依凡攝
他們帶著豐富的經驗、先進的技術與優質的項目從京津歸來,成了鄉村建設的帶頭人、產業升級的“排頭兵”、新興領域的開拓者。近日,記者走近這些歸鄉人,感受他們為家鄉發展注入的全新活力。
把家鄉農產品賣出去
他從新發地走到田間地頭
5月22日17時50分許,隨著當天美團優選競價系統關閉,來自邢臺市新河縣的河北省邦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又拿下第二天20多種農產品的訂單。
公司負責人姬京建,這位從北京新發地走出的職業經理人,如今成了家鄉農產品出村進城的“數字推手”。
手機一響,千單起步。姬京建說,他看著家鄉的秋葵、黃瓜、鮮食玉米、紅薯、蘆筍等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比當年在北京新發地過手數千噸蔬菜水果還有成就感。
2010年,從北京一所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畢業后,姬京建就想回到家鄉新河縣仁讓里鄉雅家寨村,但回鄉干什么、怎么干,沒有想好,自然也沒得到家人的支持。2015年,在換了幾份工作后,他來到北京新發地“西瓜大王”潘孝海的公司工作,正式進入農產品行當,并一路做到公司副總經理的職位。2021年,正值事業上升期的他,突然決定“打包”幾年的市場筆記回鄉。
同事、同學、親友紛紛來問:“為什么?”
“當年離鄉是追夢,現在回鄉是解題?!奔Ь┙ㄕf,當時的新河縣,葡萄、包菜、紅薯等農產品種植有了一定的規模,但銷售是問題。農產品正陷入“種得好賣不好”的怪圈。
眼見村里種田人的年齡越來越大,能帶領大伙兒闖蕩的人越來越少。姬京建自信地認為,在新發地磨礪多年,自己熟知各級農產品的銷售網絡,更對哪些是農貿市場上的“硬通貨”了如指掌,回到家鄉肯定能大展身手。
在縣鄉政府的支持下,姬京建成立河北省邦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抓緊流轉土地,擴大紅薯種植規模,引入鮮食玉米……但很快,離鄉多年的他遭遇了觀念碰撞。鄉親們傳統農業觀念重,跟不上一些農田管理新想法、新理念,第一年地里收成并不理想。
分析總結后,姬京建一方面篩選部分農戶繼續跟隨公司種植紅薯和鮮食玉米,另一方面為家鄉引入蟠桃、秋葵等差異化品種,用新品種推廣新的管理理念,增加土地產值。
從北京辭職時,姬京建已經意識到線上銷售對農產品市場帶來的變革,不能像以往那樣守著農產品等買家。他要帶著家鄉農產品“觸網”。
經過多家對比后,邦田農業成為美團優選在新河縣的第一家線上供貨商,開展地頭直銷、產地直供、物流配送等業務,構建農產品產銷對接新渠道。
為了提高發貨效率,姬京建在石家莊市藁城區租賃倉庫,專門進行農產品的分揀、分級、打包,與美團優選石家莊中心倉只有一路之隔。無論是新河還是周邊地區請他代銷的農產品,都會從地頭直接拉到這里,運往各地的餐桌。
根據美團優選統計,今年1至4月,姬京建通過美團優選幫助新河縣等地共賣出約40萬單農產品,市場觸達全國多個省份。姬京建成了家鄉名副其實的農產品“帶貨王”,老鄉們不再擔心賣難,紅薯、鮮食玉米等種植面積也穩定下來。
而最讓這位“帶貨王”得意的是,自己給家鄉培養出了帶頭人。
這兩年,先于姬京建回到家鄉的80后村民張耀寧成了姬京建的得力助手,負責公司土地托管、種苗技術開發等工作。
“過去總想著怎么把農產品賣出去,現在要琢磨怎樣讓更多的年輕人留下來?!奔Ь┙ㄕf,公司注冊了“姬鮮生”農產品品牌,還將引入“南果北種”項目。他希望通過品牌化運營,既帶動更多村民致富,也吸引更多有知識、懂科技、會經營的80后、90后新農人返鄉創業。
正聊著,手機提示音響起,一條微信消息傳來:“姬總,我這兒有一筆牛肉訂單,您那兒能不能養肉牛?”
“這不,新的訂單又來了?!奔Ь┙ㄐχf,產業有了,還愁人不回來?
5月26日下午,怡享(河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亮(左)在深圳考察完幾家自動化設備制造企業后,抓緊與同事商討訂購計劃。受訪者供圖
回鄉建起生產基地
他把公司發展重心向河北轉移
剛參加完人工智能展覽會,又到幾家自動化設備制造企業考察,并初步達成采購協議。5月24日,在深圳出差的怡享(河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亮,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時間不等人。2023年底落地邯鄲·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后,怡享科技有了1000多平方米的高標準廠房。生產能力有了保障,張亮忙著到各地參加展會、洽談業務,了解行業動態,尋找市場機會。
“人工智能迭代速度遠超想象,我們抓緊更新升級生產線和產品功能。新采購的設備將盡快投入生產,7月底新一代帶電子智能顯示屏的寵物空氣凈化器將會亮相?!睆埩琳f。
10年前,張亮離開家鄉衡水,到北京打拼,創立了北京怡享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注于寵物空氣凈化器研發、生產及服務的公司。
從“喂養剛需”到“情感消費”,寵物經濟方興未艾,相關產業鏈不斷延伸。怡享科技的寵物空氣凈化器,主打可以一機解決浮毛、異味等問題,受到各大寵物醫院及養寵人士的喜愛,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在細分賽道上發展得越來越好,怡享科技找工廠代工生產的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生產需求,還時不時出現質量問題。張亮決定把業務往京外轉移。
他首先把目光投向河北?!啊┙蜓邪l、河北轉化’的協同模式愈發成熟。河北場景資源豐富、產業技術完備,正好可以作為我們的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睆埩琳f。
5月23日,邯鄲·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怡享科技生產車間,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加緊趕制1000臺寵物空氣凈化器訂單。
有了自己的生產車間,所有產品質量,張亮都嚴格把控?,F在,網絡直播成為怡享科技主要的銷售渠道,每月有上千臺組裝好的寵物空氣凈化器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張亮對自己的產品十分自信,提出了“終身免費換新機”的質量保證。
生產蒸蒸日上,張亮開始琢磨著降成本: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料,如果將它們利用起來,肯定能節省不少。
說干就干,張亮帶領團隊扎進實驗室,一遍遍試驗、一遍遍論證,終于找到了廢料再利用的方法。將廢料打成粉末,過篩、除雜,用提純后的廢料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完全達標,還將原材料利用率提升了30%。
“我們正在建一個無塵車間。機械臂靈活起落,智能搬運車來回穿梭,在無塵車間生產出的產品,磨損率能降到1%以下,生產效率則會大大提高?!睆埩琳f,他們的產品在河北銷售市場逐漸打開局面,接下來公司將擴大生產規模,把發展重心向河北轉移,努力擴大企業品牌影響力。
成立自己的創新工作室
他從程序員成長為研發負責人
沖刺!沖刺!5月24日,距離數字組織管理工具“貝貝平臺”2.0+版本上市還有5天。
這天是周六,但河北神玥軟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鵬顧不上休息,上午剛結束對項目經理的新品培訓,下午又跟研發人員反復核對新品的優化細節。
回顧過往,于鵬的職業生涯與神玥軟件在北京、石家莊的發展同頻共振。
2011年7月,他從北京一所大學畢業后,進入神玥軟件的前身北京安泰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公積金軟件開發工作。
4個月后,在石家莊招商引資政策的吸引下,本就是石家莊人的董事長決定,派研發團隊作為“先頭部隊”遷往石家莊。同樣來自石家莊的于鵬,跟隨研發團隊返鄉創業。
于鵬知道,公司最初考慮到石家莊發展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為了降低人力成本。但沒想到,無論是公司還是他,都在這里收獲了遠超預期的發展。
政府協調辦公場地和員工宿舍,幫忙對接項目,石家莊的誠意讓這支歸鄉的團隊迅速扎根。
2015年,在石家莊市鹿泉區政府的支持下,神玥軟件在光谷科技園建起兩棟辦公樓,有了自己的員工宿舍和食堂,并成為園區里首個投入運營的企業。
彼時的光谷科技園,周邊多是莊稼地和土路,生活配套設施匱乏,人氣還沒有旺起來,北京與石家莊的通勤也遠沒有如今便利。但已經從程序員做到開發經理的于鵬,卻堅信“回來”這個選擇是對的。
事實印證了他的判斷。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下,神玥軟件很快在河北打開了市場。石家莊人才服務平臺、河北數字工商聯、鹿泉“鹿政通”,都注入了神玥軟件的技術基因。“貝貝平臺”也從公積金領域的應用向多場景拓展。
不知不覺中,周邊入駐的企業越來越多,鹿泉區成為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地。曾經需要反復向客戶解釋的地理位置,如今已成為行業標桿的代名詞。
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神玥軟件,業務范圍也從京津冀拓展到了全國26個?。ㄗ灾螀^、直轄市),廣州、成都、武漢、西安、烏魯木齊等地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擁有員工近1400人。
伴隨公司發展,于鵬一路從程序員、開發經理、部門經理、子公司副總經理、集團產品總監,升任集團分管研發的副總經理。
2021年,于鵬創新工作室成立了。隨后幾年,他帶領團隊新研發出一套軟件開發工具,可以通過資源配置實現快速開發,打破了傳統開發模式對人力的依賴,大大降低了開發成本,縮短了開發周期。
“石家莊總部負責研發,北京子公司負責市場開拓、客戶關系管理。我還會隨時把行業新動態分享給河北工業大學的學生們?!庇邬i現在是河北工業大學的企業導師,他堅信,借助三地的資源稟賦,公司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河北日報記者 賈 楠 宋 平 見習記者 馮依凡)
記者手記
從人才流動中感受協同發展活力
誰不說自己的家鄉好?但采訪中,記者總要問受訪者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要回來?除去難舍的鄉情,還有沒有其他理由?
答案五花八門。有的看中在家鄉創業的人力優勢,有的看中家鄉的產業發展潛力,還有的希望用自己的長板為家鄉補上發展的短板。無論哪一種,無一例外,他們回來,是因為家鄉既有熟悉的老街巷,也有發展的新氣象。
曾經,由于京津地區經濟發達、機會眾多,河北大量人才外流。如今,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河北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政策紅利不斷釋放。2024年,河北省經濟增速更是在京津冀地區居首位。
昔日的人才流出地用硬核實力向河北老鄉發出返鄉邀請,邀請他們把此前在京津積累的經驗、技術和資源帶回家鄉,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
一次次雙向奔赴中,人才要素流動迸發出強勁的協同發展活力。
交通網絡的完善,讓“雙城生活同城化”成為現實;產業的協同互補,為人才提供了更多跨區域合作的機會。同時,河北各地政府積極作為,用好機遇、好政策、好環境,為歸鄉人才提供施展抱負的舞臺。
這些歸鄉人才,不僅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思路,還帶動了產業升級,創造了就業機會,吸引著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形成良性循環。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在家鄉同樣可以追逐夢想、實現價值,而家鄉的發展也因他們的歸來煥發出新的生機。(河北日報記者 宋 平 賈 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