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個挺普遍的現象:大家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手機里存的號碼成百上千,但真正能說心里話的人反而變少了。
很多人心里明白自己不討厭別人,也不是害怕交往,就是單純覺得沒必要打電話、參加聚會。
如果你也處于這種狀態,說明你可能已經活成了以下這三種人。
第一類:懂得和自己相處的明白人
不少人覺得朋友越多越好,但其實最有福氣的是那些能獨自待著也不悶的人。
有人天生喜歡熱鬧,有人就愛清靜。獨自做事不等于孤單,反而可能更自在輕松。
研究發現,經常安靜待著的人不容易生氣著急。
這種狀態就像給心里裝了個剎車,碰到煩心事能及時停下來。
好比剛和對象分手的時候,很多人會吃不下睡不著,整天想著對方。
但如果這時候你愿意自己出去走走,買點想吃的東西,看場喜歡的電影,過幾天發現其實也沒那么難受了。
這是因為當你學會照顧自己時,外界的煩惱就變得不再重要。
重要的不是別人怎么對你,而是你怎么對待自己。
現在越來越多中老年人開始享受這種生活,早上起來打太極、侍弄花草、午后泡杯茶看看書。
不用看別人臉色,不用遷就別人的時間,自己活得舒心實在。
第二類:看清人際交往的實在人
人和人之間要是沒話說,硬湊在一起反而尷尬。
很多人不愿意參加聚會,不是討厭誰,而是以前參加聚會時發現:
大家表面上說著客套話,實際都心不在焉,這樣的聚會根本沒意思。
好比過年走親戚,親戚見面總要問工作問對象問孩子成績。
明知道這些問題都是沒話找話,卻還要陪著笑臉應付。
次數多了,自然就不想再參加這種場合了。
還有些人是因為付出真心反而被利用過,漸漸地就不再愿意交朋友。
有個女企業家說過,退休后不需要朋友看望。
她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沒必要為了表面友好勉強往來。
這就像家里不用的東西要收起來一樣,沒必要的社交也該收拾收拾放下。
現在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與其在聚會上強顏歡笑,不如在家看喜歡的電視劇;
與其幫酒肉朋友跑腿,不如陪老伴買菜做飯。
到了這個階段才是真活明白了,知道哪些事值得做,哪些人值得交。
第三類:專心過日子的踏實人
仔細觀察會發現,真正會生活的人都不怎么扎堆。
他們可能喜歡做手工、侍弄菜園、寫字畫畫,雖然不熱鬧但活得充實。
有個老鄰居每天五點半起床寫毛筆字,吃完早飯去釣魚,下午給老伴打下手做晚飯。
子女都說他活得沒勁,但他自己說這是最舒服的狀態。
專心做一件事時往往過得特別快,有時候拿起毛筆還是早上,等寫滿意了才發現太陽都快下山了。
不是說非要取得什么成就,專心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就像農村老太太納鞋底,一針一線縫的是心平氣和;
像老木匠做板凳,刨木頭時想著怎么讓凳子更穩當。
這種專注讓人忘記煩惱,心里頭干干凈凈的。
其實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懂得這個道理:
與其在酒桌上吹牛說大話,不如把自家小孫子教會認字;
與其在牌桌上賭錢生氣,不如種種菜養養花。
專注過自己的小日子,比什么都實在。
不用特意改變現在的狀態
總有人擔心:不參加聚會是不是脫離社會?沒人來往會不會寂寞?
實際上看看那些獨來獨往卻過得滋潤的人就知道,真正的幸福不是由聚會次數決定的。
以前我也參加過不少聚會,發現每次聚會說來說去就那么幾句話。
不是比誰家孩子出息,就是聊些道聽途說的消息。
這種社交對生活沒啥幫助,反而耽誤了做實事的時間。
現在明白了:手機安靜不是沒人理你,是真正懂你的人都明白什么時候該聯系;
飯局少不是人緣差,是把時間留給了重要的人;
聚會不參加不是不會交際,是知道什么樣的場合適合自己。
獨來獨往不等于沒本事,反而是活得通透的表現。
到了這個階段應該恭喜自己:終于不用勉強做不想做的事,不用違心說不想說的話。
像棵扎穩根的樹,該開花時開花,該落葉時落葉,不需要別的樹來證明自己活得好。
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愛熱鬧就去跳廣場舞,喜清靜就在家養鳥,重要的是自己舒坦。
活得明白的人都知道,日子是過給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