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之際,菲律賓對華連出兩招,臺灣淪為“出氣筒”?
在南海這片波濤洶涌的大舞臺上,菲律賓與中國的“常態化對峙”再次掀起了巨浪!近日,菲律賓海軍派出的BRP Laguna號老舊坦克登陸艦,再次開啟一場頗具爭議的補給行動:前往被其非法占據已久的中業島。
這一舉動無異于玩火,因為它立刻引來了中國軍隊的快速反應。中國解放軍深圳艦迅速出現在現場,以強烈的軍事存在捍衛這片領土的主權,使得原本就緊張的氣氛霎時間劍拔弩張。沒想到,打不過解放軍,菲律賓竟轉頭就拿臺灣出氣。
(菲律賓強闖中業島進行運補活動,中國051B型深圳艦出面阻攔)
1、南海慘敗,深圳艦直逼菲軍面前
為什么這次對峙如此引人注目?要明白這一點,我們必須先了解南海局勢背后復雜的國際關系網絡。
中業島自上世紀70年代被菲律賓非法占據后,菲律賓便一直試圖通過不斷擴建設施以強化所謂的“實際控制”。然而,無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從國際法的視角,這些行為都顯得格格不入。中國政府一直堅持南海諸島的主權,并通過多種手段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這種局勢下,BRP Laguna號坦克登陸艦顯然成為焦點。當然,在深圳艦強大的火力配置面前,菲律賓的BRP Laguna號毫無優勢可言。
具體來說,BRP Laguna號與常年停泊在仁愛礁的“馬德雷山”號屬于同一系列。當其駛近中業島并準備在跑道附近的碼頭進行卸貨作業時,051B型導彈驅逐艦“深圳艦”迅速靠近菲律賓艦只并進行監控,“深圳艦”直接停駐在菲艦后方展開警戒。
根據菲媒體報道,期間甚至可以清楚看到中國戰艦上裝備的主炮和導彈裝置。
(深圳艦雖不是中國最先進的戰艦,但火力配置依舊能夠強力壓制菲律賓老舊軍艦)
2、在中國戰艦火力配置面前,菲“靈機一動”
自20世紀70年代菲律賓非法占據中業島以來,該國一直在島上修建設施,試圖強化其所謂的“實際控制”。然而,中國政府始終堅持認為,這一切都不能改變其對南海領土的主權立場。
所以,解放軍此次的快速反應,不僅是對菲律賓近期在南海頻繁行為的強勢回應,更明確傳遞出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反對任何形式非法活動的堅定立場。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對峙場面顯示出,與以往相比,中國對南海爭議海域的管控能力顯著增強。
單從裝備來說,“深圳艦”雖然不是中國最新型的主力艦艇,但它依然具備強大的作戰能力。其6100噸的排水量搭配16枚鷹擊-82反艦導彈和PJ33A雙管100毫米艦炮,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強大的火力體系,足以在中業島周邊壓制菲律賓的軍事力量。
這樣的實力差距,菲律賓顯然也看在眼里,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菲律賓眼看打不過解放軍,竟然“靈機一動”,直接將槍口對準臺灣“出氣”。
(菲律賓強行抓走漁民一事,引發島內媒體一致憤慨,不少人開始抗議菲律賓的海上霸凌)
3、臺灣淪為“出氣筒”?漁民被強行抓走
中時新聞網報道,近日一艘琉球籍漁船“升漁豐”號在進行作業時,遭遇了菲律賓海警公務船的攔截。
據悉,當時船上一共有 五名船員,其中包括一名臺籍人員和四名印尼籍人員。由于當前正值黑鮪魚豐收季,升漁豐號抓緊時間進行捕撈作業。
隨后船員被對方漁業水產資源局抓到菲律賓境內,期間船長還一度被帶到對方公務船上進行訊問。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調查,升漁豐號并沒有進入菲律賓巴丹群島24海里鄰接區,而是在臺菲重迭海域的「南界線」內合法作業。
也就是說,菲律賓方面不僅無權拘留漁船,而且沒有依照臺菲漁業執法協定預先通報,此舉明顯違反國際程序。最終,在強烈抗議下,菲律賓只能將人釋放。
(菲律賓當前正值中期選舉,小馬科斯失利)
4、菲律賓為何連出兩招?目的不簡單
說到底,菲律賓對待臺灣漁民的態度,又何嘗不是一場掩蓋內憂外患的“政治表演”?
當前,菲律賓正值中期選舉之際,杜特爾特家族憑借精妙的政治手腕大獲全勝,而小馬科斯政府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這樣的內政緊張局勢,自然促使菲律賓政府在南海問題上采取更為激進的策略。
比如通過制造外部矛盾,來鞏固其國內地位,以更好地爭取到更多政治籌碼,同時還能轉移公眾對國內經濟與政治困境的不滿。
可想而知,此舉不僅可能引發周邊國家的不滿,還可能激化島內矛盾,進一步加劇其在南海問題上的孤立處境。
當然,此事也給我們提了個大醒:必須堅決捍衛南海主權,且進一步增強海上掌控能力,提升海警與海軍力量,以確保在諸如“重疊區”這樣的敏感地帶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