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浙江省考古遺址公園聯盟成立暨安吉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八畝墩越王陵開放儀式在安吉舉行。這場匯聚文物保護、文化傳承與文旅創新的盛會,以“聯盟成立+古墓開放+研學啟航”三大亮點,標志著浙江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邁入協同發展新階段。
27 家遺址公園結盟 構建保護利用共同體
上午9時30分,越文化主題舞蹈《古越情》為活動拉開序幕。儀式現場,良渚、安吉古城、大窯龍泉窯等27家國家級與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正式加入聯盟,成為首批成員單位。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朱海閔強調,聯盟將以“凝聚共識、成果共享、交流合作、互促共榮”為紐帶,推動全省遺址公園在研究闡釋、保護利用等領域協同發展。安吉縣副縣長沈斌在致辭中指出,八畝墩越王陵的開放表明安吉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公眾共享道路上邁出的堅實步伐,更是浙江在土遺址保護領域的又一次重要創新。
聯盟成立同時,安吉古城遺址推出“考古大學堂”項目,與多家研學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并發布全國首套考古研學教材。該教材以古城遺址與越國貴族墓群為核心,構建覆蓋不同學齡段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安吉古城遺址保護中心主任柯安順表示,將通過專業化研學體驗,讓青少年深度接觸考古文化。
八畝墩越王陵揭開面紗 破解“可近覽”保護難題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畝墩越王陵是龍山越國貴族墓群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墓園,其“主墓+陪葬墓+隍壕”的完整布局全國罕見,為研究越國歷史與葬制提供關鍵實物資料。湖州市文旅局副局長錢紅梅與安吉縣副縣長沈斌共同為開放儀式揭幕,500余名嘉賓率先探訪這座“東方土石金字塔”。
不同于傳統墓葬遺址“遠觀”模式,八畝墩依托“考古+文旅”路徑,通過數字化展廳與實體考古結合,讓游客近距離感受2500年前的越國喪葬文化。這種保護利用模式突破了土遺址展示瓶頸,為同類遺址的活化利用提供浙江方案。
專家獻策+非遺展演 文旅融合添動能
主旨演講環節,中國考古學會孫英民、良渚博物院徐天進等專家圍繞《考古遺產視角下的考古遺址公園》等主題建言獻策。下午召開的座談會上,各遺址公園代表就《古遺址類文物保護工程管理技術圖例》展開研討,形成多項實踐建議。
同期舉辦的文化展與文旅融合特裝展成為另一亮點:安吉白茶、竹編技藝等非遺項目與考古研學體驗相映成趣,“文化+農業+旅游”的融合成果通過特色農產品展銷直觀呈現,展現遺址保護對鄉村振興的帶動效應。
從聯盟平臺到古墓開放,浙江正以考古遺址為支點,串聯文明溯源、教育傳播與產業發展鏈條。這場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不僅讓文化遺產“活”在當下,更通過“保護-利用-共享”的閉環,為長三角文旅融合與共同富裕注入強勁文化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