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零公里”二手車現象已經嚴重影響了車企間的競爭關系和市場秩序,整頓已是必然。
5月27日上午,路透社報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商務部將于27日下午召集行業機構及汽車制造商,討論“零公里二手車”銷售事宜。
在早些時間,微博上就有一位業內人士發博表示,商務部召集東風集團、比亞迪等公司和行業機構,對長城魏建軍提出的“零公里”二手車這個事情進行研討。同時露出的還有一份疑似商務部邀請部分企業參與會議的函件。
事實上,本次身處輿論漩渦的“零公里二手車”現象存在已久,在4天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接受采訪時還曾犀利點評“零公里二手車亂象破壞市場規則。
什么是“零公里二手車”?
所謂“零公里二手車”,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已經上牌上險,實際上卻并沒有落地行駛里程;不同的是,這種類型的車如果再次交易,從性質上來講已經是二手車了。
一位從事汽車銷售的業內人士告訴中車網:“一般這種操作就是4S店給新車上完牌,轉頭就丟給二手車商賣。這些車名義上已經‘賣出’了,實際上還在倉庫吃灰。你在瓜子二手車、閑魚上看到那些標著‘準新車’的,很可能就是這種操作?!?/p>
被問及為何經銷商要如此操作時,該銷售顯然有些無奈“沒辦法啊,車企給我們有指標,車賣不完只能想辦法‘操作’,硬著頭皮刷銷量,然后就能拿到車企的返利?!?/p>
事實上,這樣的操作在汽車行業中已經屢見不鮮,甚至廠家和經銷商之間“心照不宣”。
而二手車商在其中也是有利可圖的,得益于當前國家補貼政策的發放,二手車商在“接盤”時可以利用政策,用舊車置換能拿1.5萬到2萬補貼,二手車商把這筆錢貼到車價里,最終消費者可能用比新車便宜很多的價格買到“準新車”。
可實際上,最終受害的只有國家和消費者利益,國家補貼被“騙走”,消費者以低價買到車后卻無法享受首任車主的諸多政策,最終車出了問題只能求救無門。
魏建軍在采訪中指出,這種做法在二手車流通平臺上非常普遍,有三四千家渠道都在這樣做。
得益于渠道的“廣泛”,此類“二手車”正以驚人規模沖擊市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二手車市場中,“登記日期≤3個月、里程數≤50公里”的車輛占比已達12.7%,較2020年增長7.2個百分點。
在上述提到的博主也點明,零公里二手車國內汽車公司做的比較多,月末或者季度末完成任務有問題時候,批發給供應鏈金融公司/二手車商,然后再進入二手車市場。
他進一步表示,這一做法可能已經涉及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在美股市場,這是很嚴重的財務作假行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通常會對企業及企業高管進行處罰。
而根據路透社的報道顯示,在截至發稿時,受該消息影響,部分中國車企的股價進一步下挫,跌幅達3.1%,香港恒生汽車指數跌幅超過2%。
背后的行業畸形競爭
在多家媒體報道中,“零公里”二手車策略多被業內視為車企和經銷商,在努力實現積極銷量目標時,支持新車銷售的一種套路。
但除了實現銷量銷量外,還可能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如,資本市場對銷量數據的苛求催生造假。通過虛構銷售數據,車企可短期推高股價、吸引融資,但長期導致市場供需數據失真;再比如,鉆二手車出口中的監管漏洞。由于國內新車購置稅較高,部分車商將未使用的新車以“平行出口”名義銷往海外,既享受二手車出口退稅優惠,又規避國內稅費成本。
但不論如何,“零公里”二手車的出現,無疑會進一步加劇各車企間的競爭烈度,是國內汽車行業過度內卷的畸形競爭的縮影。
如今,國家再次“出手”,雖然根據被通知參會的車企透露,本次會議旨在進行討論和收集意見。但業內人士認為,“橫行”已久的“零公里”二手車現象已經嚴重影響了車企間的競爭關系和市場秩序,國家出手是必然的。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陷入價格戰、資本戰、輿論戰等多重亂象的漩渦。這些現象不僅加劇了行業短期陣痛,更對產業的長期發展形成了系統性挑戰。
如今國家政策已經對智能輔助駕駛行業和電池提出了新的要求,這表明,汽車行業的無序競爭正在走向末路,如今二手車行業有望迎來新的整頓,對于行業的健康發展而言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