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心靈的星空中,每一次互動都是點亮關系的火花。
從一個溫暖的擁抱到同伴間的悄悄話,從對自身的了解到與父母的互動,孩子們用千萬種方式探索與世界的聯結——或好奇、或爭執、或合作,每一刻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情感地圖。
學校如何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研究課題。2025年4月至6月,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組織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季系列活動,不斷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普及、宣傳和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
關系中的千萬種可能
5月21日,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碧云校區,2025平和心理季的系列活動之一——“關系中的千萬種可能”舉辦。
7(1)班張紫晴(左三)正在開展志愿活動
活動現場的“師生心有靈犀”展臺,7(1)班張紫晴正在忙碌的敲章。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心理季活動,擔任志愿者的角色。她參與了海報張貼、布置現場等工作,看著一整個展板上的“師生心里話”,張紫晴表示:“心理季活動,幫助我更全面地了解師生關系。我現在對心理問題比較感興趣,而且我目前在寫小說。” 張紫晴說,通過活動,她獲得了更多的創作靈感,也有利于她對角色進行更細致的描寫。
5(3)班的秦鄒若珺和張恒一,也沉浸在活動之中。從一年級開始,她倆就是好朋友,親密無間的友誼,已經存續了5年。在“友誼傳遞局”展臺,秦鄒若珺認真的書寫著,她想要通過一張明信片,來向她的好朋友,傳遞一些心里話。“我有時候有些內向,有些話平時不一定能說出來,但現在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說一些自己平時難以表達的話。”秦鄒若珺說,活動給了她一個新的媒介,讓她把心里的小秘密,分享給張恒一,“書寫的過程,我需要一些時間來思考,因為有很多的想法,我想讓她能更了解我,也想讓她知道,我有多珍視我們的友誼。”寫完明信片后,秦鄒若珺把明信片投遞到了展臺的信箱,最終這張明信片會送到張恒一的手里。
是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互動體驗活動
據了解,5月21日碧云校區舉行的“關系中的千萬種可能”活動,包括“貼出自己的詩”詩歌創作互動展示;“共感碎片拼裝車間”學生合作拼圖游戲;“師生心有靈犀”(學生和老師互相寫自己認為的可以讓對方開心的事情,互動留言)、“夸夸鏡”(夸夸鏡立在地上,抽取肯定語句卡,對著鏡子大聲說出卡片上的話,自我認同與欣賞)、“世界上的另n個我們”(展板列舉大的特征分類,同感的人把自己名字貼上去,發現同類)、咨詢室探秘(參觀咨詢室,找鴨子)、擁抱一棵樹(抱樹療愈活動,探討自己與自然的關系)、Want a Free Hug?(學生/師生抱抱療愈活動)、我家每晚的6點半(畫出自己家晚間時光的典型場景)、我心目中的友誼(課堂完成的畫作展出)、我與壓力的關系(課堂完成的畫作展出)、鏡頭中的“關系”、友誼傳遞局(寫明信片傳遞給朋友)等十余個主題板塊。
初中部校長助理聶琛老師表示,在活動中,學校專門為學生設計了一些互動體驗項目,以孩子們自主設計和參與為主,小學、初中、高中各個年級的孩子都有,自愿報名參加。“舉個例子,我們每年心理季,都會保留一個互動環節,‘心理咨詢室’探秘,讓孩子們在其中找小鴨子。這也是一個連接的機會,讓孩子們熟悉心理咨詢室的環境,哪里是沙盤區,哪里是休息放松區。這有利于消除孩子對于‘心理咨詢室’的障礙,一旦孩子真的遇到問題了,可以自然而然地走進這里,可以更放松地向心理老師求助。”
以“關系”為主題,探索人與世界的多樣性
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來已久,特別是2021年開始,學校逐步將原來的心理作品交流,升級優化為“心理嘉年華”的現場互動形式,通過現場的積極人際互動,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鏈接,收獲積極體驗,提高對心理素養的重視程度。據悉,2025平和校園心理嘉年華,除了在不同的學部(小學、初中、高中)展開,不同的校區也有自己的特色活動。在平和金鼎校區,快樂躺草坪(營造放松的社交環境,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合作水粉畫(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系)、關系之樹(不同視角下的人際關系展現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原來我一直如此豐盈(探索我與“自己”的關系)、情緒交易所(用壞情緒換來好情緒,匿名寫下壞情緒)、種子明信片(通過種子傳遞愛)等多項活動也將陸續推進。
鏡頭中的“關系”:學生作品展示
此外,平和金鼎校區的戲劇療愈工作坊、“天外來音”手碟互動性宣講、沙盤體驗、音樂跑等,平和碧云校區的高中教師互助工作坊、“愛的接力”小學親子藝術療愈工作坊等,通過與音樂、體育等聯動的方式,不斷拓寬心理教育的邊界和可能性。
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專職心理老師宋瑞雪介紹:“每年我們會跟隨政策引導,小初高的心理老師充分討論各學段的共性問題,設置適合的大主題。比如今年的關鍵詞是‘關系’,關系是影響我們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人與自然、人與自己的關系,包羅萬象,這個主題既有意義,也足夠廣闊,可以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
宋瑞雪說,通過活動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人際關系的多樣性,包括親子、師生、同學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每個人與自己的關系,打破對關系的刻板認知,拓寬對關系多元理解;增強學生在各類關系中自我表達、共情他人、有效溝通、解決沖突等能力,使學生能夠以積極、健康、成熟的方式處理關系中的問題與矛盾,提升人際交往質量;創造豐富的情感體驗場景,引導學生感受不同關系帶來的溫暖、支持與力量,培養學生對關系的珍惜與感恩之情,激發學生主動構建良好人際關系的意愿;助力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在關系互動中更好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提升心理韌性與抗挫折能力,預防因關系問題引發的心理困擾,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每次心理嘉年華活動我們從春季學期開始就啟動準備了,大概籌備了3個月。”
而談及不同年齡段孩子,需要注意的心理健康問題。宋瑞雪說,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其重要任務,因此很難說哪個年齡段需要特別注意。可以說每個階段都需要注意,但是注意點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階段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
小學初始階段會有一些發育類的、行為類的,入學適應類的挑戰,需要家長在升學前就引起足夠重視,幫助孩子適應校園集體生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充分的自信,這是這一階段心理發展的主要任務。小學高年級到中學,孩子在青春期,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抓大放小,把握原則性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情緒困擾,陷入迷茫和混亂,傾聽式的陪伴,及時發現問題并引導他們學會接納、用健康的方式宣泄情緒,培養共情力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融為一體的,身心健康相互影響,是我們每個人,無論小孩還是大人,每天正常運轉,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價值的基礎。”宋瑞雪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