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前,垂垂老矣的馬克·吐溫,心情頹喪,卻在讀完一個女孩的故事后,寫信給作者:她點亮了我孤寂的心。
她就是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馬利,根據一則簡短的消息創作的《綠山墻的安妮》。
“一對年邁的夫婦向孤兒院申請領養一個男孩,陰差陽錯,一個女孩被送了過來。”
安妮自幼失去父母,被好心人收養又慘遭拋棄,當過8個孩子的小保姆,待過孤兒院,生活始終漂泊不定。
但充滿悲慘和不幸的生活,并沒有影響安妮成長為一個極具樂觀精神的女孩。
11歲那年,陰差陽錯下,她被綠山墻的一對兄妹收養,從此擁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家。
她憑借著對生活的驚奇感,和詩意爛漫的想象力,讓生活的每一處都綻放愛和夢想的花朵。
史鐵生說過:“整個春天,直至夏天,都是生命力獨享風流的季節。”
安妮身上那種富有靈氣的生命活力,就像長風沛雨,艷陽明月的春天,充斥著純真勇敢的豪情。
在溫暖的春天,你一定要讀一讀安妮,跟隨她的腳步,撲進這生命力無比旺盛的春日時光,喚醒內在的力量。
安妮出生僅僅三個月,父母接連感染熱病去世。
隨后,鄰居托馬斯太太收養了安妮。沒想到她的丈夫意外身亡,她一個人無力撫養孩子們,只得將安妮棄養。
后來,一位哈蒙德太太家里有四對雙胞胎,剛好需要人照看,便“好心”收留了安妮。
那年安妮自己也只是個8歲的孩子,照料八個嬰孩的辛苦顯而易見。
但居無定所的她,為了有個家,任勞任怨負擔起了小保姆的工作。
可兩年后,哈蒙德太太家也發生變故,安妮再次遭到拋棄,最終不得不去孤兒院。
這時,居住在綠山墻的馬修和瑪麗拉兄妹,想要領養一個幫工。
滿心歡喜的安妮剛到綠山墻,卻因為不是男孩,又面臨被退回。
接二連三的悲慘遭遇,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一個沉重而巨大的打擊。
然而,安妮卻用樂觀和真誠為自己贏得了轉機。
馬修去接安妮時,遲到了半個多鐘頭,安妮卻說:
如果你今晚不來接我,我就睡在那顆大野櫻桃樹上,睡在月光下一顆開滿白花的野櫻樹上,準是非常愉快的。
安妮的樂觀讓馬修羞愧又感動,即便弄錯了,他也決心收留她。
不過瑪麗拉古板嚴肅,一開始堅決要退回安妮。
但在得知安妮身世凄苦,卻從不抱怨時,心生憐憫,決定試用安妮。
安妮順從聽話,手腳伶俐,樂意干活,完成了瑪麗拉安排的各種任務。
盡管她不會禱告,但因為瑪麗拉重視祈禱,她立刻學習,念了非常虔誠的禱詞。
瑪麗拉最終認可了安妮,決定收養她。
卡耐基曾說:
人在身處逆境時,適應環境的能力實在驚人。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因為人有著驚人的潛力,只要立志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
在托馬斯太太家,安妮對著鏡子里的另一個自己傾訴,給了她安慰和鼓舞。
在哈蒙德太太家,安妮憑借想象力,給荒涼貧困的生活增添樂趣。
在綠山墻,安妮用快樂和真誠打動了馬修和瑪麗拉,最終擁有了一個家。
無論何時,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適應不幸的生活。
最后發現,適應能力就是把握人生的萬能鑰匙,用在哪里,哪里就能開啟新生活。
安妮長著一頭紅發,那是她的獨特標志,但身為孤兒的她,敏感地將其視作“異類”的標簽。
沒想到,鄰居雷切爾太太第一次見她,竟毫不避諱地評價:“這孩子的頭發紅的像胡蘿卜一樣。”
這樣的挖苦,加深了安妮的自卑,傷害了安妮的自尊,她失控發了脾氣。
安妮的行為令瑪麗拉很難堪,她呵斥安妮,讓其待在房間反思過錯。
最后在馬修的勸說下,安妮為了不讓家人苦惱,她對雷切爾太太做了一次誠懇的道歉。
雷切爾太太原諒了安妮,允許她去果園玩耍,采摘雪白的水仙花。
安妮想象自己是樹梢上的風,疲倦時輕輕飄落在草叢中,飛起時,花兒跟著翩翩起舞,吹皺的湖面翻卷起吐著泡沫的小浪花。
安妮自由地馳騁在果園里,這次道歉反而讓她有了意外收獲,她發現:
請求寬恕并被人原諒,給人一種美妙而愜意的感受。
正如鮑勃·迪倫所說:
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則只是被淋濕。
對抗不如意的殺手锏,就是充分發揮自己的感受力,無論生活帶來怎樣的風雨,我們都可以從中汲取快樂。
感受力搭建的是人與生活的認知橋梁,通過它,我們看見了平凡日子里的熠熠星光。
綠山墻的花草樹木,在瑪麗拉看來只有有用和無用之分,可在安妮眼里卻充滿詩情畫意。
一條林蔭道,安妮把頭頂大片的雪白花朵比作天蓬,日落從樹枝縫隙灑下柔光,像是教堂走廊盡頭的大圓花窗散發的光芒,那是“白色的歡樂之路”。
一方池塘,蜿蜒曲折的岸邊搖曳著樅樹和楓樹的身影,五光十色的交織在一起,那是“閃光的小湖”。
一片空地,用滿是青苔的大石塊當底座,在樹與樹之間搭上木板作櫥架,放上被安妮稱之為仙女水晶的彩色玻璃,那是她和伙伴游戲的“悠閑的曠野”。
平凡的事物在安妮眼里仿佛被賦予了生命,總能讓人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溫度。
我們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感受,有趣都藏在無聊的日子里,認真感受生活的人,都可以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安妮在綠山墻的生活,可謂一波三折。
瑪麗拉有一枚紫晶胸針,那是母親贈給她的禮物,她非常珍惜,可是有一天突然不見了。
恰巧安妮曾路過瑪麗拉房門口,看到胸針就忍不住試戴了一下,但她并沒有拿走。
然而,一開始就對收養心存偏見的瑪麗拉,堅持認定是安妮拿走并弄丟了胸針,她對安妮失望透頂。
誰知后來發現,胸針竟然掛在瑪麗拉的披巾上,根本沒有丟。
被親人誤解,安妮心灰意冷,可誤會解除,一聽瑪麗拉允許她去參加期待已久的冰淇淋野餐,所有的埋怨和委屈便瞬間煙消云散了。
她像火箭一樣躥起來,懷著興奮的心情,度過了一個頂呱呱的野餐。
她繪聲繪色的講述野餐趣事,連瑪麗拉都覺得有趣,說道:“只要安妮在,哪一家都不會乏味沉悶。”
安妮身上有股超強的復原能力,她能立刻從消極事物中抽離出來,積極享受生活的樂趣。
對待人生大事,她也能在低谷迅速調整心態,把注意力放在真正看重的人和事上。
她夢想成為一名教師,因為底子薄,花費了大量時間埋頭苦學,最終考取了心儀學校的執教老師。
可就在她即將開啟新生活的時候,馬修突遭打擊,心梗去世。
瑪麗拉得了眼疾,面臨失明,她無力維持綠山墻,打算賣掉農舍。
綠山墻有馬修對安妮無條件的愛護,有瑪麗拉對她嚴格的教育引導,這里為她提供了生長的土壤,讓她從“野性的火”成長為“溫柔的光”。
綠山墻給了安妮新的生命,她寧愿犧牲大好前程,也要陪伴瑪麗拉,守護綠山墻的家。
安妮說:
我的未來像一條清晰而筆直的路,可現在路上有了一個彎道,我不知道拐過彎去那邊有什么,但是相信那里一定會有最美好的景致。 那條彎道自有它的迷人之處。
安妮并沒有放棄夢想,她申請換個院校執教,同時自修大學課程,為未來做更多的努力。
生活是一條沒有回頭的路,但可以有無數次新的開始。
一個人的復原力,是我們跨越坎坷的底氣,是我們重新上路的力量。
學會培養復原力,人生路上遇到挫敗不沉溺,迅速抽身向前看,用堅定的步伐,去迎接未知而充滿希望的明天。
安妮身世凄慘,但她對生存環境的適應,對生活之美的感受,在逆境中的復原,都成了她只身闖蕩疾苦人間的鎧甲。
故事的結局迎來了峰回路轉,曾嘲笑安妮是“紅頭鬼”的吉爾伯特,欣賞她的倔強和干勁,把自己的執教名額讓給了她。
強大的生命力,讓安妮擁有了“好命”。無論什么牌,她都能盡力打到最好。
尼采曾說:“用生命力的蓬勃興旺戰勝人生的悲劇性質,這本身就是人生意義之所在。”
生命力如同樹之根,是一個人的能量源泉,生活的意義便蘊含在每個充滿生命力的平淡日子里。
所有向上的生命都值得與春天相遇。
惟愿你我,從安妮的成長故事中喚起自己的生命力,永遠像春天的草木一樣,旺盛,蓬勃。
作者 | 木禾子,90后女碼農,公眾號:木禾子。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