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陳甜田 通訊員 杜洪澎
近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鵬飛教授帶領團隊成功為一名僅38天顱縫早閉的嬰兒實施顱骨骨縫再造術,以精湛技術為患兒重塑顱骨結構,護航大腦健康發育!此次手術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濱醫附院在小兒神經外科領域的技術實力再攀新高峰!
該患兒出生后家長發現孩子頭顱前后明顯長,并隨生長發育前后徑外形變得越來越長,左右徑狹窄,額頭及后枕部突出,甚至仰臥都變得困難。到當地醫院就診被告知為舟狀頭,懷疑顱縫早閉,影像學檢查發現矢狀縫過早閉合,導致舟狀頭,壓迫大腦影響孩子智力發育,需要骨縫再造及顱骨重建手術。但孩子太小,手術難度大,能開展該手術的醫院及醫生太少,家長憂心忡忡。
經多方打聽,他們慕名找到濱醫附院神經外科劉鵬飛。入院后,神經外科組織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多學科討論,充分做好術前準備。術中,劉鵬飛帶領團隊嚴密止血,精細操作,在神經內鏡下采用微創手術,應用小切口,最小的創傷將骨化的矢狀縫骨條予以切除,并重建顱骨,經積極治療術后恢復順利。
術前
術前三維CT
術后三維CT
劉鵬飛介紹,新生兒顱縫早閉的發生率為0.4/1000~1/1000,病因尚不明確,男孩居多,是嬰幼兒顱骨骨縫過早閉合的先天性疾病,會導致顱腔無法隨大腦發育而擴張,可能引發顱內高壓、發育遲緩甚至智力障礙。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干預,可改善神經系統發育。一般患兒3月齡內手術最佳。
目前,患兒已順利出院,恢復良好,顱腦形態顯著改善,為健康成長奠定基礎。此次手術的成功,彰顯了濱醫附院神經外科在嬰幼兒復雜顱腦畸形矯治領域的領先水平。未來,濱醫附院神經外科將繼續以匠心守護患兒“頭等大事”,托起無數家庭的希望!
經常有家長有這樣的疑惑:“大夫,您看下為啥我家孩子的頭越長越長,能不能睡好呀?”“大夫,我家寶寶頭型怎么這么扁,正不正常?”“大夫,我家孩子是顱縫早閉,還有治嗎?影響大腦智力嗎?”……
今天帶大家了解下“顱縫早閉”科普知識
新生兒顱縫早閉的發生率為0.4/1000~1/1000,病因尚不明確,男孩居多,是嬰幼兒顱骨骨縫過早閉合的先天性疾病,會導致顱腔無法隨大腦發育而擴張,可能引發顱內高壓、發育遲緩甚至智力障礙。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干預,可改善神經系統發育。
一般患兒3月齡內手術最佳,否則達不到理想的矯正效果。目前國內手術治療多采用顱骨重建的方法,切口大,創傷大,出血多。與顱骨重建術相比,采用神經內鏡下顱骨條狀切除術不僅麻醉方式簡單,而且具有手術用時短、術中出血少、手術風險小、不用在體內植入醫療耗材等優點,且術后矯正效果好,比顱骨重建術后更接近于自然頭顱外觀。患兒術后需按要求佩戴矯形頭盔9~12個月,每日佩戴時間≥22h。
濱醫附院神經外科從術前多學科聯合會診(MDT)到術后重癥監護,以“精準、微創、快速康復”為理念,為患兒提供全流程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